(二)加大了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各地区、各单位对查出的重大隐患盯住不放,跟踪整改。福建省对存在重大隐患并列为省级重点监控的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实施了搬迁。上海市针对“嫩江路轮渡站”不具备基本防护、施救和排险能力的问题,组织专家研究治理措施,确认整改无望,决定关闭。中石油集团对列入总部治理计划的8项重大隐患,落实资金7.86亿元进行治理。中钢集团针对所属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主变电所设备严重老化问题,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了更新改造。
(三)以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各部门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煤矿“两个攻坚战”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北京市对2572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洞口实施了封堵。江苏省持续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共关闭小化工企业2224家。浙江省大力推进100处省级事故多发点段和100处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专项整治,整改率分别达到87%和78%。各行业主管部门也都结合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了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四)总结经验,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各地区、各单位认真梳理总结专项行动以来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山西、辽宁、山东、安徽、广西、新疆等地制定了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建立了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由市安委会督办的8处重大隐患目前已全部得到整改,全市1213处重大危险源都按照A、B、C分级监管机制进行了分级监控。吉林省结合专项行动,在已出台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两个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华能集团公司全面梳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健全了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基层企业分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三、存在问题
(一)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工作仍有死角。一些地区对重点行业(领域)中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底数不清,不少小企业和前段自查隐患为零及近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在“回头看”阶段仍没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补课”工作。隐患排查治理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宽。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不够,一些地区重大隐患整改率仍不高。从目前情况看,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企业平均每户排查出的隐患仍不足2项。一些企业没有认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甚至申报隐患为零,走了过场。一些地区重大隐患整改率不到50%,重大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治理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