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科学仪器、修配和供应方案
(1957年9月6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七次会议批准)
自从中共中央提出“12年内在主要科学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号召以来,科学仪器需要日益增大。而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所需要的科学仪器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规格复杂、质量要求高;同时有时要的急,计划以外的临时需要较多。但是目前国内生产情况是生产能力小、品种规格少、质量低。不论在生产数量上、品种上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去年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一方面对一般的通用的仪器生产做了一些合理安排,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一方面也打乱了某些原有的制造和修配的协作关系。
在科学仪器供应工作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需用单位和供应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多头的、分散的,业务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供需双方缺乏有机的联系,呈现着一种相互脱节的现象。
近来,有关方面采取了一些改进的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上海市自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采取了措施,科学院研究机构提出的项目80%以上得到了解决。天津市成立了服务处为天津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服务,得到各方面的好评。北京市也成立了修理门市部。总结这些经验,把好的用制度固定下来,不好的加以改进是很必要的。为此提出改进办法如下:
一、关于科学仪器的难产
(1)各仪器生产部门除增加现有品种的产量和提高质量以满足需要外,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新品种。过去已经生产的品种,只要是社会上仍有需要,都应该继续生产,不得减少品种。同时应该采取措施,使各生产部门有可能并且愿意承担小量的、特殊的仪器的生产,以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特殊需要。
(2)为了便于各工业部门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试制新品种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对科学仪器的需要,中国科学院、高等教育部和其它使用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机构和科学家尽可能地提供本年度和第二十五年计划期间所需要的仪器品种和数量,交国家技术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安排试制和生产。
科学仪器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某些特殊材料和特殊组件,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各仪器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部门应该提出所需要的品种、型号和数量,交有关产业部门进行研究、试制和生产,逐步扩大国内供应。为了解决目前科学仪器生产上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各部门凡是具有能生产特殊材料的工厂、研究机构,都应该尽量扩大生产,供应各方面需要。同时应该有计划地进口特殊材料,以便扩大国内科学仪器的生产,相应减少仪器的进口。
仪器和原材料的生产,牵涉到中央的几个工业部和地方工业部门,目前因分工不清,影响生产的统一安排和发展。国家技术委员会应该组织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彼此的分工、协作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