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
(1957年6月3日)
增产节约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方法。几年来,全国人民在增产节约方面所作的努力,曾经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不但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且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做好准备,因此开展一个普遍的、深入的增产节约运动,就更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
今年的增产节约运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号召之下,已经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有些工业部门在今年的基本建设计划中,采取降低设计标准、削减非急需的建设项目等措施,为国家节约不少资金。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工矿企业的总产值,完成了国家计划的104%,改变了往年第一季度经常完不成计划的情况。社会上铺张浪费的现象已经受到批判,勤俭朴素的风气已经有所增长。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增产节约运动已经获得初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增产节约的巨大的潜力。但是,增产节约运动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有些国家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还没有把这一个运动认真地推动起来。有些国家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虽然制订了增产节约的方案,但由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还没有获得显著的效果。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由于盲目追求现代化、机械化和高标准所造成的浪费现象虽然已经开始有所纠正,但还需要进一步大力克服。有的单位片面地强调增产节约,单纯追求数量而引起质量的下降,忽视安全而引起事故的增加,实际上造成更多的浪费。由此可见,为了保证195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在今年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十分必要的。
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地开展整风运动,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我们工作中的铺张浪费和效率不高的现象,固然与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所造成的。因此,整风运动的开展,就必然为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增产节约的方针造成顺利的条件;同时,增产节约运动的进一步深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继续发扬,又可以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使整风运动得到更大的收获。
基本建设应该是增产节约的重点。几个月来,各部门、各地区根据勤俭建国的方针,检查基本建设的工作,已经获得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根据我国人多田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特点,根据反对盲目追求现代化、机械化和高标准的要求,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原则,进一步总结过去几年来基本建设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审查今后的基本建设计划,削减和推迟那些可以削减和推迟的项目,在保证经济、适用和质量的前提下,纠正建筑标准过高、技术经济定额过大等缺点,并且纠正只愿建设大型企业不愿建设中小型企业的错误思想。在工业建设中,还要注意各厂际间的协作配合,反对“全能”和“单干”思想。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同类型工厂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以共同使用的附属车间,如机修车间、木工车间、锻铸车间等。某些事业、企业,如野外地质队、采矿队等,也不要建设单独的修理厂,其修理任务应该尽可能地交由当地的机械工厂承担。民用建筑应该提倡简易房屋,坚决制止脱离经济、适用的原则和追求豪华的偏向。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应该纠正那种规模过大、标准过高、占地过多和大量拆除民房的浪费现象。凡是不依托大城市而在小城市、小集镇或者野外单独建立一两个工厂的地方,不要单独做城市规划;它所需要的服务性事业,一般由各该企业自理。所有城市建设,都要提倡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和公用设施,因陋就简,节省国家的投资。
在工业生产中,凡是有社会需要和原材料充分供应的产品,都应该积极地增加产量;凡是有社会需要而原材料供应不足的产品,除了努力开辟原材料的来源以外,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尽量节约原材料,利用各种废料、旧料和代用品进行生产;凡是价格高、质量差而不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则应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销路,从而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一切属于国家和人民需要而又有条件自己制造的新产品,都必须克服困难,积极进行试制,争取早日生产,供应社会需要。必须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多、资源丰富的条件,提倡地方和群众自己开办小煤窑、小土铁厂、小有色金属矿等等。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切实贯彻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的方针,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推广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发动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战胜自然灾害,争取今年的农业大丰收。还应该提倡全国人民节约用粮。对于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教育部门及一切事业、企业单位,都应该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推广先进经验,提倡合理化建议,发挥原有设备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管理费用,动员内部资源,利用闲散废置的器材,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和消耗。应该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实行严格的原材料预算和决算制度。一切部门和单位,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都必须照顾整体利益,组织和加强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反对那种只顾本单位的利益,不关心甚至妨碍其他单位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一切增产节约的措施,都必须注意实际效果,严格防止那种形式上增产节约,实际上反而造成更大浪费的做法。一切增产节约措施,都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防止忽视生产安全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