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转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废杂铜、废锡收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转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废杂铜、废锡收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1956年11月21日)


  国务院同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废杂铜、废锡收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的报告,现转发各地,希研究执行。
  我国是一个缺铜的国家,几年来收购废杂铜对支援国家的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的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的铜、锡更多,因此,废杂铜、废锡的收购工作更要加强。
  各地人民委员会除了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教育干部和群众认识收购废杂铜、废锡对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外,同时也要认真纠正那种不顾政策、不择方式、强迫命令、脱离群众的做法。为了适当处理地主、富农出售过去隐藏的铜钱、铜物,他们出售所得的款项应归其本人,不应采取没收或变相没收的办法。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废杂铜、废锡收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的报告
(1956年9月10日)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和一些群众来信反映,供销合作社在废杂铜、废锡收购工作中强迫命令的现象很严重,我们特于7月份召集了8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的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根据各地汇报,部分地区供销社在收购废杂铜、废锡工作中,强迫命令的现象是相当严重的,如有的地区提出“卖爱国铜、爱国锡”、“开展挖宝、献宝运动”(指地主、富农埋藏的浮财)、“挨门串户,走一户清一户”、“扫光废品,完成收购任务”等不恰当的口号。有的地区则采取“内部动员,层层带头,登记数量,集体出售”的办法;江苏省吴县有的供销社还以“自报互评,贴光荣榜”的办法,动员群众出售。不少地区对废品的界限规定得不够明确,收购方法粗暴,如山西省曲沃县供销社以瓷盆换购了该县中学校学生的51个铜盆;山东省平原县城关社将青陵寺群众做粉皮的铜旋子也强迫收购了。浙江省金华雅畈区社干部陈买儿,将多湖乡农民盛裕宝家里一把锡壶敲扁了买下来,群众反映他收购废杂铜的办法是:“走到就找,找到就敲,如果不卖,就给你扣上一顶高帽。”有的地方还动员收购宗教习用器皿、佛像等,有的甚至由宗教事务委员会协助,召集僧侣开会,先登记数量,然后由供销社分头收购,并当成经验推广。这种种脱离群众的做法,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除了主观方面,由于我们对情况估计不足,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政策交代不够明确,工作布置不够具体,以及收购点少、手续繁杂、价格不够合理等原因以外,客观方面还因为: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