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临时工:指根据国家劳动计划,经各级劳动部门批准临时使用的、到期可以辞退的人员。包括合同工、协议工、亦工亦农等。
常年代表工:系指按照民工建勤的规定代表社队常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社员人数。
二、 养路职工人数的统计计算:
1。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
2。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1) 月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人员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二除求得。
(2) 季平均人数:是以报告季中各月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三除求得。
(3)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
三、 职工工资:是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职工的劳动贡献,由国家有计划地分配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1。 工资总额: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附加工资或奖金、工资性津贴、其它工资(如婚、丧、假工资、病、伤、产假工资)及长期学习人员工资和保留工资等。
2。 平均工资:是反映一定时期平均每个职工的工资额
平均工资=工资总额/平均人数
四、 公路养护工人劳动效率指标
1。 劳动工日:是指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个工时,劳动一个工作班的时间为一个工日。
(1) 日历工日数:指日历天数中每天的生产工人实际工作与未实际工作的天数之和(包括出勤、缺勤、停工和公休工日)。
(2) 公休工日:指在国家规定的例假、节日中工人应休息的天数之和。
(3) 应出勤工日:指日历天数中扣除国家规定的例假、节日的天数。
(4) 实际出勤工日:指在报告期内,工人实际出勤的工日。包括直接生产工日和间接生产工日(或公假工日)。
(5) 缺勤工日:指工人按照制度规定应到班参加生产,但由于企业或工人本身的原因,如疾病、产假、事假、探亲假、婚丧假、旷工、工伤假等原因,未能出勤参加生产的工日。
(6) 间接生产工日(公假工日):指执行国家义务劳动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开会、参观、学习、听报告、防洪及调动工作途中等,未参加生产的工日。包括待料或气候影响的出勤工日。
(7) 实际出工工日:指工人实际工作的天数。包括加班工日,因工外出工作的工日及临时被调从事其他生产工作的工日。
(8) 出勤率(%)=实际出勤工日数/应出勤工日数×100%
(9) 出工率(%)=实际出工工日/应出勤工日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