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碱酶活性测定中,白细胞悬液的加入量要准确,吸取时注意摇匀。
c.碱酶反应保温时间(60分钟)要准确。
d.显色反应不应出现沉淀。
e.用分光光度计读数时,样品管与对照管都应重复两次。
附 录 D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组织化学检查法(补充件)
D.1 试剂
a.固定液:加甲醛10ml于无水甲醇90ml中。
b.缓冲底质液(须临用时配制):由10%巴比妥钠30ml、3.2%β-甘油磷酸钠30ml、M/10硫酸镁30ml、2%硝酸钙45ml及蒸馏水165ml配成。
c.清洗液:在蒸馏水中加几滴2%硝酸钙液。
d.2%硝酸钴。
e.稀硫化铵液:硫化铵1ml加水至80ml。
f.2%碱性藏红水溶液。
D.2 方法
a.指端取血推片,不宜太薄。
b.迅速将血片置固定液中固定30秒,然后用清洗液洗数秒钟。
c.将已固定的血片放于缓冲底质液内,在37℃水浴中保温2小时,然后用清洗液洗数秒钟。
d.将上述血片依次放入2%硝酸钴液中5分钟,用清洗液洗净,然后移于稀硫化铵液中1分钟,用清洗液洗净,最后用2%碱性藏红水溶液染色16秒,用水洗净,待干,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结果。
D.3 计救方法
共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视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力强弱,按Kaplow法五级记分表示。将每级阳性细胞百分比乘以各该级的分数所得分数之和,即为碱性磷酸酶的积分。分级的标准如下:
a.中性粒细胞胞浆无异常着色或颗粒,为0分。
b.胞浆内呈弥散的浅棕色,或少许细微颗粒,为1分。
c.胞浆内有棕色散在颗粒,为2分。
d.胞浆内有分布不均匀的棕黑色颗粒,为3分。
e.胞浆内充满了均匀一致的棕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为4分。
附 录 E 中性粒细胞中毒性颗粒检查法(补充件)
E.1 试剂
a.固定液:甲醇。
b.磷酸盐缓冲液:1%磷酸二氢钾30ml,1%无水磷酸氢二钠20ml,用蒸馏水加至100m1。
c.姬姆萨染色液: 由姬姆萨氏染粉 0.50g、 甘油 33.00ml及甲醇33.00ml配成。先溶解姬姆萨氏染粉于甘油内,置于60℃水温箱内2小时,再加入甲醇,混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