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设的规模。要严加控制。工业发展主要应当依靠技术进步。要制定全国的工业技术改造,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成熟的现代化技术,逐步地改造和装备北京的工业,国务院各工交部门在制定行业改造规划时,要把北京作为重点,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后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不能再发展那些耗能多、用水多、运输量大、占地大、污染扰民的工业,而应首重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当前,尤其要迅速发展食品加工工业、电子工业和适合首都特点的其他轻工业,以满足人民生活的旅游事业的需要。
商业和服务业应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发展。这是贯彻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的指示和繁荣首都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要加强商业网点的建设,在扩大市区各商业中心的容量的同时,尽快地在近郊各新建区和卫星城镇建设起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完善各居住区、工厂区的商业布局。要迅速发展各种服务业,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民职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居民生活,创造出第一流的社会服务水平。
农业的发展,应以面向首都市场、适应首都需要为基本方针。要促进农村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努力把蔬菜、牛奶、禽蛋、肉食、水产、干鲜果品等生产搞上去,把郊区尽快建设成为首都服务的、稳定的副食品基础。
北京的经济发展,应当同天津、唐山两市、以及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规划、紧密合作、协调进行。国家计委要负责抓好这件事。
四、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网络必须与之相协调。要逐步地、成片地改造北京旧城。近期要重点改造东、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和二环路两侧。通过改造,既要提高旧城区各项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又要继承和发扬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的传统,并力求有所创新。
五、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兴建住宅和文化、生活服务设施。
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例。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到一九九○年,要基本解决交通拥挤、电讯联络不畅、供电供水紧张等问题。基本实现市区民用炊事煤气化,扩大集中供热,逐步发展家用电器。国务院有关部委,要积极协助北京市,落实好“六五”和“七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骨干项目的建设计划,使北京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