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节水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要通过具体的资料、展板、实物等,以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体验和实践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的状况,向学生讲解国际国内先进的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技术,增强中小学生节水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
二、中小学节水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主要资源和基本要求
中小学节水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单位,主要包括节水科技展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库、水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资源。
各地建立的中小学节水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均要体现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要以传授学生正确知识和必备技能为基础,突出把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要以树立节水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为重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传授节水和水土保持的常识,了解节水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等,促进中小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
(一)节水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以宣传普及科学用水知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为主要功能,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节水法律法规、国际国内先进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技术;本企业、本单位的有关资料、实物,案例、宣教片等。
--有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设施设备,有针对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参观路线、有供中小学生体验感受、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活动方案。
--有固定的开放时间,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讲解人员,对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参观的票价政策,不得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设计活动安全预案,确保中小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并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预案。
(二)水土保持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地土地使用手续合法完备,具有不少于30年使用权。交通便利,并位于大中城市、县城或交通干线附近。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面积不小于50公顷,区内道路布局合理,便于参观考察。水、电、通讯、房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够满足基地正常安全运行的需要。
--规划设计合理,功能分区清晰、合理。各项防治措施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部治理;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