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设置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加强高校辅导员骨干海内外研修培训。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办法,解决好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
5.注重高等学校教辅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辅人员发展的岗位管理、职务(职称)聘任、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办法,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加强教辅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支持高水平大学通过设立关键岗位、实施专门的人才项目等措施,吸引培养一批高级工程实验技术人才。
三、重大项目
为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重点实施如下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一)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对全国千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每名教师每5年累计培训360学时以上,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推动各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能力建设,改善培训条件。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适应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各省(区、市)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
通过示范性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跟岗培训、高级研修等方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升项目”、“农村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项目”、“中西部中青年骨干校(园)长跟岗提高培训项目”、“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项目”,以提升农村校(园)长专业素质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水平为重点,分类分层大规模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
(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项目。
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和全员培训,分国家、省和地州教育行政部门三级,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每年培训一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骨干教师。在高等学校建立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每年培养、培训一批学科教师和双语教师,定向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
(五)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
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重点领域急需专业教师为重点,采取海内外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每年培训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建设一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若干专业点,开发教师培养课程和教材;支持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选派新任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若干名师(名专家)工作室。实施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组织一批校长参加研修。
(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通过提供奖金、配套科研经费等方式,支持高等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中青年学界精英到高校全职工作或短期合作研究,培养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七)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依托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每年择优遴选并稳定支持一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创新群体,加快形成一批国内一流、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团队,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