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支大中专学生文化宣传服务团。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在基层开展“党史我来讲”、“家乡美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摄像采访报道、“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文明新风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百支大中专学生科技支农服务团。重点发挥农业类和科技类院校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的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根据前期基层需求调研结果选择服务地,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农产品营销比赛等活动,协助解决基层农产品销售的具体困难。
6.百支大中专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重点发挥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医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药品和医疗器械。组织学生在基层宣传新医改方案,帮助农民全面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政策和具体内容。
上述600支重点团队由主办单位分配指导名额到各地(见附件1),各地各学校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在600支重点团队框架内,根据基层需求大调研的结果,主办单位将遴选部分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的实际服务需求,在全国高校中有针对性地招募组建100支左右重点实践服务团队,并给予定向经费支持。
有关重点专项活动的详细部署安排将另行通知并通过中国青年网“三下乡”专栏发布。
四、工作要求
今年是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15周年,各地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做好有关策划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和创新。
1.完善运作机制。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完善社会实践基层需求调研制度,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做好基层需求的了解收集工作;要在调研基础上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组建、派出重点服务团队,实现精准对接;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过程管理和规范机制,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要进一步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基地建立稳定、长期的服务、合作关系,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团中央将在中青网上设立“三下乡”专栏,用于项目对接和信息发布。
2.注重媒体宣传。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校园媒体特别是微博、播客、手机报等新媒体,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推广,取得最大的育人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团中央将联合新浪微博推出“微说三下乡”行动,设立“青春三下乡”微博群和微博公共主页,动员广大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加入微博群,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进行展示、分享,并开展“最让我受益的实践团队”网上征集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