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水平。以经济、环保、实用为衡量标准,转化、应用一批公路养护成熟技术,包括:养护科学决策成套技术、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路面养护设计技术、快速环保的大中修养护技术等,基本实现养护成套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此带动和引领公路养护的技术进步。
2.大力推广绿色养护技术。大力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做好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推广工作。以沥青路面再生、沥青路面温拌、水泥路面就地利用、废旧轮胎橡胶沥青技术等为重点,解决路面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坏、车辙、反射裂缝等常见病害。
(三)推进管理规范化。
以精、准、细、严为管理目标,强调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类养护工程(日常保养、小修、预防性养护、大中修、应急抢险等)的管理办法、标准或规程,规范和创新公路养护作业市场管理,提高养护工程质量。
(四)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1.拥堵路段升级改造。对V/C≥1.0的拥堵路段,原则上全部进行升级改造。G108的公路技术等级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一、二级比例达到90%左右;G205的公路技术等级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一级比例达到55%左右。
2.瓶颈路段改造。G108国道除山西与陕西省际交界路段按一级标准实施外,其余各省(市)省际交界路段均按照二级及以上标准实施;G205国道除安徽与浙江、浙江与福建、福建与广东省际交界路段可按二级标准实施外,其余各省(市)省际交界路段均按照一级标准实施。消除G108国道全线18处和G205国道全线35处局部瓶颈路段。对穿越重要城市、严重影响通行能力的路段,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合理选辟新线。鼓励通过爬坡车道建设等措施,提高局部路段通行能力。
(五)提高公路路况水平。
1.加强路面大中修改造.对于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l)小于70的路段实施大修;对于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大于等于 70且小于80的路段实施大修或中修;对于单位评定路段内车撤深度超过15毫米、抗滑指数(SRI)低于80、平整度(RQI)低于80的路段实施中修。
2.加强预防性养护。重点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在 85以上,实施大修或改建超过4年的路段实施预防性养护。要在示范工程中,积极采用经济、适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并注重将经验上升为规范和技术指南,推进预防性养护的技术进步。
(六)提高公路安全水平。
1.行车安全保障。在对全线行车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改造行车安全隐患路段,全面完成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增设或改善行车安全防护设施。要高度重视平交道口渠化问题,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道口及易造成交通堵塞的瓶颈路口进行改造。同时,通过自动发光标志和轮廓标的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可视性。对过深、过大的边沟,鼓励改造为浅碟式或暗埋边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