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毕业生参加了农业生产,其中二百余人担任了社队农业技术员,有的学生由于带头进行科学种田试验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被省报誉为种田“状元”;一百三十余人担任了农村基层干部。勤工俭学开展较好的地方,学校风气较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参加工作和劳动以后,普遍得到群众欢迎。
第二,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吉林省三年来用勤工俭学收入补充的教育经费有一亿多元,他们用国家补助一点,群众支持一点,勤工俭学解决一点的“三股劲拧成一股绳”的办法,把全省中小学70%的校舍修建成了砖瓦房;怀德县校舍的砖瓦房已达到96.5%。河北省三河县勤工俭学的收入,为普及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全县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每年稳定在80%左右,接近普及初中教育。吉林省怀德县不仅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而且办起了二百五十多个校内幼儿班,使全县50%的儿童受到了学前教育。
此外,一些校办工厂开展技术革新和新产品试制,填补了社会生产的一些空白,对活跃市场,为社会服务起了促进作用。
第三,有利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目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较快的地方,一般勤工俭学活动都开展较好,为前者提供了部分资金、实习场地和专业师资。三年来,辽宁省城镇已办起四百八十多所职业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教育部门利用普通中学改办与联办的一百零五所,绝大部分是以校办工厂为生产基地兴办起来的。青岛市教育部门自办的五十五个职业班中,有二十四个班是与校办工厂生产结合,根据校办工厂生产项目开设的。
实践证明: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长期坚持。
二 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归纳起来是:
一、领导重视。这是搞好勤工俭字的关键。吉林省领导同志经常关心勤工俭学工作,及时解决勤工俭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广西柳州市领导亲自指导,把勤工俭学作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就使勤工俭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也办好了。
二、坚持育人。这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正确方向。青岛市从育人的目的出发,选择生产项目,把学生参加劳动纳入教学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一些地区和学校,把校办工厂、农场办成劳动的基地,作为育人的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这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内蒙古自治区哲盟科左后旗满斗中学,把植树造林作为勤工俭学的主要项目,现在该校已有林地一千多亩,种树三十多万棵,绿化了校园,基本上控制了风沙对学校和本地区的侵害。四川省达达县开展了“十小”活动(小种植、小饲养、小采集、小作坊、小菜园、小茶园、小药园、小林园、小土窑、小鱼塘),投资少,风效快,收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