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服务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引领作用,全面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专利在国家宏观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与财政、税务、统计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企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运用。探索支持和培育专利产品出口的激励机制,提高专利权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加强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专利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科技项目的专利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的创新起点和水平,提升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专利优势的能力。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力度。以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力度。以突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大优质资源的研究力度,完成研究报告,扩大报告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引导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国家研究重大产业、地方研究区域优势产业的局面。
建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联系机制。选择部分承担高铁、核高基、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统筹各种资源,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深层次培训,共同开展行业研究、专利分析预警、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共同应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及相关事件,扩大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支持力度。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聚集区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购买必要的专利,形成切实有效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援助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专利诉讼。建立发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聚集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对聚集区的服务能力。
加强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确立产业化基地工作规范和模式,形成考核标准,逐步形成产业化基地品牌。完成产业化基地的清理整顿工作,保留涉及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引导地方按照国家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积极培育建设本地优势产业的专利产业化基地,在全国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专利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协会和联盟。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发展以专利池等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立以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为纽带的产业、企业知识产权联盟。总结北京、武汉等地专利联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联合体工作经验,出台支持行业协会、产业基地形成专利联盟的相关政策。探索重点企业、专利联盟、专利产业化基地的专利产业化运用工作层次,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引导企业以市场分析和专利分析为依据,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专利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鼓励和支持联盟、企业将我国优势领域拥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