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度总结内容要求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度总结是我部分析把握示范区建设成效的基本依据,是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也是我部编制示范区年度发展报告的基础素材,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年度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示范区优势主产业类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养殖业规模、产量、产值。示范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财政总收入、年度农业投入等情况;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二、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
重点总结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科技推广运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一)主导产业发展。示范区生产布局及产业化、组织化发展、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等情况。应包括以下指标:1.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2.主导产业产值、主导产业产值占示范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经部、省认定的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示范面积、示范面积占示范区该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4.规模种植大户(户均经营超过100亩)个数,大户产量及面积占全示范区的比总;5.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基地、户(生猪年存栏超过50头或出栏超过100头、奶牛存栏超过10头、禽类年生产量超过1000只、集中连片水面超过200亩)的个数、规模化养殖产量占示范区总产量的比重(养殖规模化率);6.耕地流转面积、示范区耕地流转率。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含国家、省和地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产值占示范区经济总产值的比重;8.订单农业面积或产量、占示范区耕地面积或总产量的比重;9.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参加合作社农户比例、主要农产品中合作社农户生产量占示范区总产量的比重;10. 主要农产品生产“三品”认证面积(种植业)或产量(养殖业)及所示范区总量的比重。11.省级及以上名牌农产品品牌数量、农产品商标注册数量。
(二)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示范区内农田设施、养殖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场流通设施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应包括以下指标:1.今年以来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商品粮基地、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良种繁育、植保工程、动物防疫、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产品质检、农村信息化等提升改善示范区农业设施条件的有关项目情况;2.设施种植面积、占示范区耕地的比重、比重在全省(区、市)所有农业县(区、市)中的排位;3.农机总动力、百亩农机总动力、综合机械化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4.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
(三)科技推广运用。示范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情况。应包括以下指标: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单产、生猪(肉畜、禽蛋)年出栏(产出)率、母牛年均产奶量等,以及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3.推广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增产增效效果突出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情况;3.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科技入户、农民技术培训等情况;4.示范区与省级以上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依托单位开展科研推广的工作情况。
(四)发展建设投入。一年来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有关资金投入的情况。主要包括:1.争取上级投入情况,其中重点说明2010年争取财政部门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及国家、省、地市有关财政和基建投入的情况;2.本级财政投入情况;3.引导企业投资以及银行融资情况;4.示范区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情况。
(五)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在生产模式、经营方式、土地流转、支持保护、社会化服务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的情况。应包括:1. 耕地流转面积、示范区耕地流转率,以及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促进土地规模集约利用的情况;2.推进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的情况;3.推进生产经营经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的情况;4.在推进技术推广、生产管理、储藏加工、市场信息、产品营销、农业教育培训等服务社会化的情况;5.推进农业多元化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的情况。要突出反映那些在全省(区、市)范围内有亮点、有创新性的做法。
上述有关内容必须翔实可靠,有数据、有比较、有分析。比较分析既要与示范区以往年度纵向比较,也要与周边地区和本省区其他县(区、市)横向比较,全面体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进展及其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三、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措施
应包括规划引领、争取投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本地区、本部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经验做法。
四、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认真分析当前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向省级农业部门和我部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主要包括“十二五”期间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明年具体计划、主要目标及措施举措。
附件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指南
为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帮助各地示范区积极申报中央有关资金项目,结合现有资金渠道,制定本项目指南:
一、主要项目类型
(一)农业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14项:
1.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小型农田水利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重点进行田块整理、粮田道路、田间灌排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配套健全良种、植保、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
2.棉油糖基地建设。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加工检验设施和生态化病虫害防控设施以及田间道路系统。
3.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重点加强胶园、初加工、苗木基地建设,着力提高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优化集中初加工布局,提高良种良苗培育和供应能力。
4.生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开展粪污处理、舍栏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购置性能测定、疫病防控设施及仪器设备。
5.渔政渔港建设。继续建设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渔港,建造渔政船、渔政执法快艇等渔政执法和服务设施。
6.退牧还草工程。开展草原围栏和严重退化草原补播改良,建设人工饲草地和牲畜棚圈,配套完善县级草原监理监测装备条件。
7.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含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和沼气服务网点。
8.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完善乡镇农技推广设施条件,修缮或新建办公用房、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检验试验等业务用房,配置检验试验、培训服务等设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