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沿海有条件的城市沿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以国外邮轮挂靠为切入点开展相关业务;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对于邮轮业发展的引导、规范和扶持作用,推进邮轮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自主发展和对外合作相结合。要注重培育国内市场及相关产业,初期依托城市做好外轮停靠和游客上岸旅游等方面服务,又要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经营和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邮轮业发展模式,逐步壮大我国邮轮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突出重点和协调发展相结合。从当前实际出发,部分具备优势条件的沿海城市可适当改善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国际邮轮靠泊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同时,各地要注重邮轮码头的区域布局,确保定位准确、层次明晰、关系协调。另外,邮轮产业链的各环节间也应有所侧重,强调发展的协调性。
四是探索创新和规范发展相结合。结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 开拓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邮轮业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及时总结,进一步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并加强制度规范,引导和保障邮轮业平稳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以初期服务外轮为起点,积极吸引国际邮轮靠岸;选择具备优势条件的港口城市开展试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进入邮轮业国际网络;立足我国国情,着眼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方向,总结实践经验,注重培育国内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积极开展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形成邮轮自主设计与建造能力;利用和创造条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构建管理规范、市场开放、系统配套、健康有序的邮轮运输发展市场体系。
(二)主要任务
邮轮业涉及广泛,综合配套要求较高,我国邮轮业起步晚、目前水平较低,因此,在我国发展邮轮业将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区分近期远期,采取“两步走”的战略。
近期,以邮轮到港服务为切入点,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优势且接应国际邮轮经验较多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厦门、三亚、大连、天津、宁波、青岛、广州、北海等,可适度改善基础设施,利用旅游资源和综合配套条件积极吸引国际邮轮靠岸,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按一定机制研究出台多方面配套优惠政策,港口所在地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强口岸查验部门安全监管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国家统一掌握发展节奏和建设布局的情况下,逐步进入国际邮轮产业网络,为我国邮轮经济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其他沿海港口城市可视市场需求开展相关接待和前期研究工作,合理定位,尽可能避免建设与发展中蕴藏的各类风险与损失;同时,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培育国内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适时推动我国公民乘国际邮轮出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