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92号――对原产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

  在反倾销措施期间,韩国对中国出口价格在波动中小幅上涨,由2005年的7.85美元/芯公里上升至2009年的8.5美元/芯公里,年均增长幅度仅为2.01%。前述倾销调查表明,倾销调查期内,原产于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对中国出口价格仍属倾销价格。
  4.对第三国出口情况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和数据,除中国大陆外,印度尼西亚、土耳其、香港、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是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重要的出口市场。由于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海关税则号项下包含其他产品,且该税则号项下海关统计数据以千克统一计量,调查机关无法获得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生产商、出口商向上述第三国(地区)准确的出口情况。因此调查机关无法判断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生产商、出口商是否存在向第三国(地区)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
  5.第三国对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贸易限制措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资料,印度于1999年7月发起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光纤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于2000年6月做出了肯定性终裁并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倾销幅度为9.43%至71.45%。
  上述调查表明:自2005年以来,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存在大量闲置产能;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不足;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出口能力较大,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反倾销措施制约,韩国对中国出口数量、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量所占比例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出口价格仍属倾销价格;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受到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措施限制,表明其生产商、出口商存在过向其它出口市场低价倾销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情况。综上所述,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韩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

  上述调查表明,日本、韩国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在倾销调查期内存在倾销。如果终止对日本、韩国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反倾销措施,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发生。

  依据《反倾销条例》二十一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国内产业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查。

  根据原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原调查期内,随着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及中国国内产业产能、产量的增长,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相应增长,但开工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工严重不足;期末库存先增后减,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就业人数增长回落,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但工资总额增速回落,人均工资不断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在被调查产品低价进口冲击下,中国国内产业销售价格大幅降低,销售收入增长受到抑制,现金净流量减少,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税前利润下降,产业亏损严重,筹措资金和投资能力下降。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调查产品的低价进口,改善了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调查机关对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主要证据事实如下:
  1. 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表观消费量呈增长趋势。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2340.00万芯公里、3260.00万芯公里、3980.00万芯公里和4990.00万芯公里,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9.32%、22.09%和25.38%。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为5600.00万芯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50.13%。
  2. 产能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5.01%、26.52%和15.63%,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7.53%。
  3. 产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6.13%、31.28%、17.96%,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5.55%。
  4. 销售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4.99%、28.52%和
  23.49%,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7.96%。
  5. 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呈先升后降趋势。2006年、2007年分别比上年提高3.43和4.27个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降低3.39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降低7.30个百分点。
  6. 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下降5.90%、7.07%和
  7.67%,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5.36%。
  7. 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45.84%、19.44%和
  14.02%,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34.82%。
  8. 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总体呈增长趋势。2005年亏损,2006年扭亏为盈,2007年比上年增长75.80%,2008年比上年下降22.15%,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78.09%。
  9. 投资收益率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2007年分别比上年提高3.62和2.18个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下降0.95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提高5.39个百分点。
  10.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2.89%、73.27%和
  29.15%,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9.01%。
  11.开工率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开工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7.30、3.26和1.81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6.03个百分点。
  12.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加9.45%、10.76%和16.93%,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加19.91%。
  13.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人均工资呈先升后降趋势。2006年、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2.40%、7.61%,2008年比上年下降5.03%,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10.36%。
  14.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提高42.65%、18.52%和
  0.88%,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4.71%。
  1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06年比上年增长558.88%,2007年比上年下降
  37.71%,2008年比上年增长167.04%,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92.94%。
  上述证据表明,调查期内,在中国国内表观消费量总体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国内产业产能、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开工率、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经济指标总体保持了增长趋势,中国国内产业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
  同时,调查证据显示,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盈利状况不稳定,容易受到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冲击和影响。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下降,合计对中国出口量仍然较大且在后期出现了大幅增长。中国国内产业2005年亏损,2006年开始扭亏为盈,但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效益再次出现下滑,多家企业陷于亏损的边缘,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中国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也出现下降。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49.40%,中国国内产业市场份额下降7.30个百分点,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再次受到严重挤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