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社会效应(10分)。社会效应重点考核行风情况、公众对120电话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相关部门的评价等。
五、考核结果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采取百分制,按照分值设定和总体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的应用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坚持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根据院前急救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管理
(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开展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确保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院前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制定本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院前急救机构根据设定的项目和指标,可采取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从事应急救治医疗服务的院前急救机构的在岗人员。
四、考核内容
(一)出勤考核(15分)。
包括正常出勤、因公加班、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
(二)业务考核(60分)。
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业务考核内容应当按照以下岗位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