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选范围
1.时间范围:杰出人物以为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为界;科普作品、科技事件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表或发生为界;科学问题、科技问题不受时间限制。
2.空间范围:杰出人物、科普作品和科技事件以国内为界;科学问题、科技问题以公众的感受为准。
(二)评选标准
1.公众关注;
2.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显著。
(三)评选原则
1.群众性原则:倡导公众参与,所有项目均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根据公众投票产生评选结果,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
2.科学性原则:在程序和内容设计上遵循科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体现科技特色和时代特征;
3.普及性原则:系列评选活动是一场大型科普活动,通过系列评选活动,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评选进度
1.3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开展“5×10”系列评选活动的信息;
2.4-6月,公众自由推荐5个评选项目的候选对象,组织专家分别对公众推荐的候选对象进行筛选、甄别,从中选出每个评选项目的30个候选对象;
3.6-8月,公布每个评选项目入选的30个候选对象,公众通过纸质选票、网络选票、手机选票进行投票评选;
4.8-10月底,根据投票情况,确定系列评选结果。
三、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议决定,自2008年起,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日为“中国科协会员日”。
(一)时间和主题
首届会员日活动于2008年11月16日举行,主题为“服务会员、建言献策”。
(二)参与范围
参与会员日活动的人员包括: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个人会员,各级科协团体会员所代表的人群以及其他科技工作者。
(三)活动要求
会员日当天,各级科协、学会按照“总体协调、统一行动、自行组织、自愿参加”的原则,以联合或独立举办的方式,自行在科技工作者相对集中的高校、研究所、企业、高技术园区等各类基层单位,开展多种活动。
(四)活动内容
发布学术最新信息、交流学术前沿成果,宣传学会章程、吸收新会员,开展会员调查、收集建言献策,反映意见诉求、探讨道德规范,表彰杰出人才、宣传科技创新,关心会员健康、开展文体活动。各级科协、学会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确定活动内容。
(五)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