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商业部关于发展调味品生产的报告的通知

(四) 主要原材料供应不足,品种、质量无保证。
  不少地区反映, 对酱油、 醋等调味品的产量,年年要求增加,而原料供应不但未增加,反而减少。不少城市缺少豆类原料,就用小麦、薯干等来代替,既影响质量,出品率又低。有的地方还供应发霉变质的原料做酱油,有害人体健康。
(五) 原料价格上涨,不少企业发生亏损。
  酱腌菜生产,普遍无利,甚至亏损。原料、燃料、包装材料都提了价,而产品出厂价格不能相应提高。生产越多,赔钱越多,越是高档产品 ,赔钱越多 ,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的降低质量,有的干脆停止生产或减少生产。
                   二
  对于酱油、醋等调味品供应紧张、质量下降等情况,群众是很不满意的,必须迅速加以扭转。根据当前调味品生产的现状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酱油、醋等调味品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大、中、小城市应统筹安排,城乡兼顾,大力发展生产,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讲究卫生,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因缩短发酵期致使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 大力增加生产能力。首先要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进和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翻修、改建和扩建厂房。二是积极利用关停企业和其他行业的闲置生产能力, 转产、 兼产或联合生产调味品。三是进行必要的新建。各地要订出规划,具体落实。
  关于资金来源,经与财政部研究,一是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调味品工业企业的利润留成比例。 利润留成原则上应留给基层企业, 如主管部门要适当集中一点,也应全部用于这个行业,不得挪作他用。二是将调味品厂的折旧费全部留给企业,使工厂能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必要的挖革改和危房改建。三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加以支持,并相应安排建设材料。
(二)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产品卫生。大抓企业整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职工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质量第一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思想。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化验、检测工作。凡产品质量下降,优质品种减少,档次降低, 卫生状况不好的, 要限期改进提高。要在较短时间内,把产品质量、品种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三) 恢复和发展传统名特产品。如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天津红钟牌酱油、湖南龙牌酱油、广州双磺生抽酱油、福建鱼露、重庆金沟豆瓣酱等,应大力增加生产,严格保证质量。已经失传的名特调味品,要努力挖掘恢复。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