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煤炭订货合同数量纠纷管辖问题的批复
(1986年3月26日
法(经)复〔1986〕11号)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吉法经字(85)第9号“关于煤炭订货合同数量纠纷的管辖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关于水电部吉林热电厂诉煤炭部鸡西矿务局到着煤亏吨纠纷案的管辖问题。经研究:我们同意你院关于到站验收地即为合同履行地的意见。1984年9月,我院《
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和接受该义务的地点,主要是合同标的物交接的地点”。根据这个规定,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此复
附: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煤炭订货合同数量纠纷的管辖问题的请示报告吉法经字(85)第9号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4年8月受理水利电力部吉林热电厂(以下简称热电厂)诉煤炭工业部鸡西矿务局(以下简称矿务局)关于到着煤亏吨纠纷一案,矿务局曾于去年12月以“产品履行地在鸡西”拒绝应诉(经工作已答辩)。今年10月又以最高法院法(经)复(1985)39号文件中“合同履行地为产品发运地”为由,要求撤回原应诉的一切法律文书。吉林中院请示对此案应如何理解和执行39号文件批复中关于“合同履行地为产品发运地”,现将我们的意见报上,请答复。
一、关于煤炭订货合同的履行地问题。根据1965年国务院批转煤炭部、铁道部修订的《煤炭送货办法》(简称办法)第十五条“煤车到站后,用煤单位可以采取抽查的办法对煤炭的重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我们认为,到站验收地即为合同履行地。而《办法》第十四条“车站对煤矿装好的煤车,必须逐车检查。合格的,与煤矿办理交接手续”,此条是指发货人和承运人在履行运输合同中办理货物交接手续,不能代替煤炭这种大宗商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合同履行地。和39号文件中提到的“具体到
经济合同法中的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或农副产品的购销合同,其合同履行地除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有特殊约定的以外”的含义,并无矛盾。更不能置“特殊约定”于不顾,而只以“合同履行地为产品发运地”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