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二)校验关系。
  校验关系A:“一、营业收入”(33001)=“1.利息净收入”(33002)+“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3015)+“3.租赁收益”(33018)+“4.投资收益”(33019)+“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3023)+“6.汇兑净收益”(33024)+“7.其他业务收入”(33025)
  校验关系B:“1.利息净收入”(33002)=“利息收入”(33003)-“利息支出”(33009)
  校验关系C:“利息收入”(33003)=“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33004)+“各项贷款利息收入”(33006)+“债券利息收入”(33007)+“其他利息收入”(33008)
  校验关系D:“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33004)≥“其中: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33005)
  校验关系E:“利息支出”(33009)=“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33010)+“各项存款利息支出”(33012)+“债券利息支出”(33013)+“其他利息支出”(33014)
  校验关系F:“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33010)≥“其中:系统内往来利息支出”(33011)
  校验关系G:“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3015)=“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3016)-“手续费及佣金支出”(33017)
  校验关系H:“4.投资收益”(33019)=“债券投资收益”(33020)+“股权投资收益” (33021)+“其他投资收益”(33022)
  校验关系I:“二、营业支出”(33026)=“1.业务及管理费”(33027)+“2.营业税金及附加”(33041)+“3.资产减值损失”(33042)+“4.其他业务支出”(33043)
  校验关系J:“1.业务及管理费”(33027)≥“其中:职工工资”(33028)+“福利费” (33029)+“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33030)+“业务宣传费”(33031)+“业务招待费” (33032)+“工会经费”(33033)+“税金”(33034)+“差旅费”(33035)+“会议费”(33036)+“电子设备运转费”(33037)+“印刷费”(33038)+“公杂费”(33039)+“租赁费”(33040)
  校验关系K:“三、营业利润”(33044)=“一、营业收入”(33001)-“二、营业支出” (33026)
  校验关系L:“四、利润总额”(33047)=“三、营业利润”(33044)+“营业外收入(加)” (33045)-“营业外支出(减)”(33046)
  校验关系M:“五、净利润”(33049)=“四、利润总额”(33047)-“所得税(减)”(33048)
  校验关系N:“六、未分配利润”(33052)=“五、净利润”(33049)+“年度损益调整(加)” (33050)+“年初未分配利润(加)”(33051)
  二、主要指标解释
  营业收入:指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利息净收入:指金融机构经营存贷款、资金往来、债券投资等业务取得的利息收入与发生的利息支出的差额。
  利息收入: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出款项、债券投资等业务的利息收入。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指某一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包括系统内往来和其他金融性公司)之间发生资金往来业务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境内同业款项利息收入、存放境外同业款项利息收入、拆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买入金融机构返售资产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等。金融机构在填报季度损益统计指标时,本指标还应包括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填报年度利润统计指标时不包含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
  各项贷款利息收入: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发放各类贷款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贷款、贸易融资、贴现、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产生的利息收入。
  债券利息收入:指金融机构因持有债券而获得的利息收入。
  其他利息收入:指金融机构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外所取得的其他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指金融机构在办理存款、借款、发行债券等业务中发生的利息支出。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某一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包括系统内往来和其他金融性公司)之间发生资金往来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支出、非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支出、境外同业存款利息支出、同业拆入款项利息支出、向金融机构卖出回购资产利息支出、以及再贴现、转贴现利息支出等。金融机构在填报季度损益统计指标时,本指标还应包括系统内往来利息支出;填报年度利润统计指标时不包含系统内往来利息支出。
  各项存款利息支出:指金融机构从非金融机构吸收的的各种存款按规定计付的利息支出,包括企业存款、个人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特种存款、转贷款资金存款、保证金存款和财政性存款。金融机构之间发生拆借、存款等业务以及再贴现、转贴现资金的利息支出,在“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中反映,不在本指标反映。
  债券利息支出:指金融机构因发行债券而产生的利息支出。
  其他利息支出:指金融机构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存款利息支出”、“债券利息支出”外所发生的其他利息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指金融机构办理结算、咨询、担保、代保管等代理业务以及办理受托贷款及投资业务等取得的手续费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指金融机构办理结算、咨询、担保、代保管等代理业务以及办理受托贷款及投资业务等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指金融机构委托其他单位代办业务而支付的手续费。
  租赁收益:指金融机构办理金融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
  投资收益:指金融机构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债券投资收益:指金融机构出售或处置债券投资时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主要反映债券的买卖价差部分。
  股权投资收益:指金融机构在持有权益性投资期间以及出售或处置权益性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其他投资收益:指金融机构来自上述投资指标以外其他投资指标获取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金融机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汇兑净收益:指金融机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净收益。
  其他业务收入:指金融机构除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租赁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以外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支出:指金融机构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及管理费用、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支出的支出总额。
  业务及管理费:指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职工工资:指金融机构在报告期内支付给单位全部职工(包括已退休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福利费:指金融机构为职工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以及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集体福利补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上下班交通补贴、冬季取暖费、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指金融机构为职工提存的住房公积金、补充住房公积金以及住房补贴、房租补贴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应由营业收入负担的各种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资产减值损失:指金融机构按规定提取(或恢复后转回)的各项减值准备,包托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
  其他业务支出:指金融机构除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之外的其他业务支出,如出租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等。
  营业利润:指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营业外收入:指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处置抵债资产净收益、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出纳长款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指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抵债资产保管费用、处置抵债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利润总额:指金融机构实现的利润。
  所得税:指金融机构按规定从报告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指金融机构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
  年度损益调整:指金融机构本年度内发生的以前年度调整损益的事项。
  未分配利润:指金融机构留给以后年度用于参与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的利润。
  附:1.本外币损益统计表(季度)
  2.本外币利润统计表(年度)

  附1
  本外币损益统计表(季度)

                    年  月  日              单位:

┌─────────────┬─────────┬───────────┬─────────────┐
│             │  余额     │比上年同期增减数   │比上年同期增减%     │
│  项  目       │         │           │             │
│             ├────┬────┼────┬──────┼─────┬───────┤
│             │本季  │本年  │本季  │本年    │本季   │本年     │
├─────────────┼────┼────┼────┼──────┼─────┼───────┤
│一、营业收入       │    │    │    │      │     │       │
│ 1.利息净收入      │    │    │    │      │     │       │
│    利息收入      │    │    │    │      │     │       │
│   利息支出      │    │    │    │      │     │       │
│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    │    │      │     │       │
│ 3.租赁收益       │    │    │    │      │     │       │
│ 4.投资收益       │    │    │    │      │     │       │
│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    │    │      │     │       │
│ 6.汇兑净收益      │    │    │    │      │     │       │
│             │    │    │    │      │     │       │
│ 7.其他业务收入     │    │    │    │      │     │       │
│二、营业支出       │    │    │    │      │     │       │
│ 1.业务及管理费     │    │    │    │      │     │       │
│ 2.营业税金及附加    │    │    │    │      │     │       │
│ 3.资产减值损失     │    │    │    │      │     │       │
│ 4.其他业务支出     │    │    │    │      │     │       │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加:营业外收入    │    │    │    │      │     │       │
│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四、利润总额       │    │    │    │      │     │       │
│  减:所得税      │    │    │    │      │     │       │
│五、净利润        │    │    │    │      │     │       │
│  加: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六、未分配利润      │    │    │    │      │     │       │
└─────────────┴────┴────┴────┴──────┴─────┴───────┘


  附2
  本外币利润统计表(年度)

                     年  月  日                单位:

┌─────────────────┬──────────┬───────────┬───────────┐
│  项  目           │  本年余额    │ 比上年增减数    │ 比上年增减%    │
├─────────────────┼─────┬────┼─────┬─────┼─────┬─────┤
│一、营业收入           │     │    │     │     │     │     │
│  1.利息净收入         │     │    │     │     │     │     │
│     利息收入         │     │    │     │     │     │     │
│     利息支出         │     │    │     │     │     │     │
│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    │     │     │     │     │
│  2.租赁收益          │     │    │     │     │     │     │
│  4.投资收益          │     │    │     │     │     │     │
│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    │     │     │     │     │
│  6.汇兑净收益         │     │    │     │     │     │     │
│  7.其他业务收入        │     │    │     │     │     │     │
│二、营业支出           │     │    │     │     │     │     │
│ 1.业务及管理费         │     │    │     │     │     │     │
│ 2.营业税金及附加        │     │    │     │     │     │     │
│ 3.资产减值损失         │     │    │     │     │     │     │
│ 4.其他业务支出         │     │    │     │     │     │     │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加:营业外收入        │     │    │     │     │     │     │
│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四、利润总额           │     │    │     │     │     │     │
│  减:所得税          │     │    │     │     │     │     │
│五、净利润            │     │    │     │     │     │     │
│  加: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六、未分配利润          │     │    │     │     │     │     │
└─────────────────┴─────┴────┴─────┴─────┴─────┴─────┘


  附件3
  “实收资本”明细统计制度

  为适应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需要,增设“实收资本”明细统计制度。
  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报送法人数据;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报送县级及以上汇总数据。
  上述机构报送2008年年末人民币、外汇、本外币数据,并仅报送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数据集中系统的数据。
  一、统计指标及校验关系
  本制度中将“实收资本”细分为:境内国家资本、境内集体资本、境内法人资本、境内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具体详见下表:

┌──────┬────┬─────────┬───┬───────┬──────┬──────────┐
│  表单  │指标  │  指标名称   │频度 │  启用   │  终止  │  备注      │
│  名称  │编码  │         │   │  日期   │  日期  │          │
├──────┼────┼─────────┼───┼───────┼──────┼──────────┤
│  A3303  │33053  │实收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1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4  │1.境内国家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5  │2.境内集体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6  │3.境内法人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7  │4.境内个人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8  │5.港澳台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  A3303  │33059  │6.外商资本    │季  │2008-12-31  │2009-1-1  │2008年12月31日新增 │
└──────┴────┴─────────┴───┴───────┴──────┴──────────┘

  校验关系:
  “实收资本”(33053):“1.境内国家资本”(33054)+“2.境内集体资本”(33055)+“3.境内法人资本”(33056)+“4.境内个人资本”(33057)+“5.港澳台资本”(33058)+“6.外商资本”(33059)
  二、主要指标解释
  境内国家资本: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不论企业的资本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金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境内集体资本: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资产实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境内法人资本:指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境内个人资本:指我国公民以其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