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残疾人社会发展还不够充分
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发展状况实现程度为34.7%,在生存状况、发展状况、环境状况三个方面中,其实现程度是最小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显示残疾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
2007年度,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覆盖面仅达19%,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90%的目标,差距很大,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总体上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在残疾人就业方面,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0.6%,实际失业率远不止如此,这不仅直接影响残疾人的生活,也限制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程度。
在社会保障状况方面,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保率较高,达到84.4%,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两个百分点;城镇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为24.4%,低于全国总体水平43.4%,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残疾人信息化水平方面,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话和彩电分别为82.6部和70.8台,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8.8部和110.5台。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家用电脑仅4.1台,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台。
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方面,2007年度参与率为24.8%,说明还有许多残疾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四)残疾人环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率为14.3%,说明还有相当多的残疾人没有得到社区服务。在对社区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时,有67.4%的残疾人回答,其中满意的残疾人占48%,还有32.6%的残疾人对无障碍满意度情况没有回答,显示无障碍宣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有法律服务需求的残疾人为21.23%,实际得到结果服务的为4.78%,其中对提供的法律服务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84.37%。
附件:
1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结果(略)
2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略)
3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略)
4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简要解释
附件4:
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简要解释
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指残疾人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本指标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残疾人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结果。其计算方法为:
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 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 - 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
2.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对相关并互补的指标,分别从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反映生活的状况。
本指标是根据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城、乡残疾人常住人口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其计算方法为:
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1-城镇残疾人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