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18、专利申请数: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19、发明专利申请数: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20、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报告年度进行技术改造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技术改造指企业在坚持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产品、设备、工艺等),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技术,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设备,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全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21、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指外商投资企业在报告年度用于购买国外技术的费用支出,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图纸、配方、专利等技术资料的费用支出,以及购买关键设备、仪器、样机和样件等的费用支出。
22、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指外商投资企业在报告年度对国外引进项目进行消化吸收所支付的经费。包括人员培训费、测绘费、参加消化吸收人员的工资、工装、工艺开发费、必备的配套设备费、翻版费等。
23、大中型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界定参照《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执行。
24、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指新批外商投资工业项目单位面积上投资总额。
25、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产出强度: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面积之比。
26、工业用地利润产出强度: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利润总额与工业用地面积之比。
27、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指报告年度设立的应进行环评的外商投资建设项目总数中,实际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实际执行环评制度的建设项目数/当年设立的应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总数*100%”。
28、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率:期末通过ISO14000认证的外商投资规模以上企业数/期末外商投资规模以上企业数。
期末通过ISO14000认证的外商投资规模以上企业数:指期末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中已经通过ISO14000认证并获得证书的企业数量,不包括未能通过复查,已失去该项认证的企业数量。
期末外商投资规模以上企业数:指期末辖区内实际拥有的各类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数量。
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外商投资工业增加值之比。
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最终用于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计算时,需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为标准煤后再进行计算。
30、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取新鲜水总量与工业增加值之比。
31、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废水量与工业增加值之比。包括企业处理回用的废水。
32、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指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工业增加值之比。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和高浓度液体状的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危险废物、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它废物等。
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外商投资企业工业重复用水量与工业用水总量之比。
工业重复用水量:指报告年度内企业生产用水中重复再利用的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含经处理后回用量)。
工业用水总量:指报告年度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量,它等于工业用新鲜水量与工业重复用水量之和。
3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之比,计算公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35、社保覆盖率:指外商投资企业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与吸纳就业人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