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关于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


  注:一、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建议各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单独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写入招商选资评价报告上报商务部。
  二、本指标体系中的时期指标如无特别说明,均以年为单位,为本年发生数,时点指标均为年末数。
  三、相关指标解释
  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指报告年度内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之比。
  2、、资金到位率:指近三年(含当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近三年(含当年)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之比,反映招商引资实效。
  3、鼓励类企业率:指报告年度内新批设立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数(包括研发机构)与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之比。
  4、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比重:指报告年度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包括货物、服务、技术)在其销售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
  5、就业增长率:指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当年就业人数比上年就业人数增长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和对就业的持续影响力。
  6、纳税增长率:指本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纳税总额比上年纳税总额增长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7、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参检率:指当年外商投资企业运营状况统计参检企业数/(累计批准设立企业数-已终止撤销企业数)。
  8、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基本计算公式为: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应交增值税
  9、涉外税收占当地税收总额比重:指报告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缴纳国家税收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额的比重。
  10、世界500强实际投资额占当地实际使用外资比重:指期末世界500强企业在本辖区内的实际投资额与实际使用外资额之比。
  11、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指报告年度内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当地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业、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
  12、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指报告年度内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当地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13、高新技术企业数:指报告年度期末经科技部门批准认定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数。
  14、研发中心数:指报告年度期末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数。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形式可以是依法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外资企业,也可以是设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的独立部门或分公司;
  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明确的研究开发领域和具体的研发项目,固定的场所、科研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其他必需的科研条件,研发中心用于研发的投资应不低于200万美元;②研发中心应配备专职管理和研发人员,其中具有相当本科以上学历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占研发中心总人数的比例应不低于80%。
  15、科技活动人员: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报告年度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参加科技项目人员:指编入各类科技活动项目组并从事(或参与)项目研究活动的人员。
  科技管理和服务人员:指外商投资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16、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报告年度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计划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包括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资金、国外资金、其他资金等。
  17、研发人员:指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