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系群众利益、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坚持把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卫生、药监会同物价、纪检等部门集中解决了“一药多名”问题,综合治理了开单提成、虚高药价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管理,开展了药物临床应用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检查,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果断处理“齐二药”、“欣弗”、“佰易”、“甲氨蝶呤”等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以及鱼腥草注射液等多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试行向部分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制度,已派驻监督员1300多人;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在全国61万多个行政村中建立监督网点近58万个,供应网点55万多个,覆盖面达到90%以上。
监管法规制度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修订了《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审评审批责任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审评审批上实行行政受理、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相分离,构建三者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强化了权力监督和制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监管,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基本建成,实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流向的实时监控,启动了普药监控网络建设。2006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了“整顿机关作风、整改监管工作、重塑队伍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出台了廉政工作五项制度和八条禁令,明令禁止并有效查处了干部职工违规持股、干预审批、接受馈赠、泄露技术资料等行为。监管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明显转变,监管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权威、开拓进取的新形象正在逐步树立。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药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分别举办,职责分散,责任不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卫生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难于落实。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政策,直接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负担加重。
(二)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现有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宏观调控乏力,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资源少、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低;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领域,公共卫生领域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中医药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投入少、基础差、条件落后,尚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医药继承不够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对中医药的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管理体制不顺和不健全的问题也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