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
--2007年12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卫生部部长 陈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国城乡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有关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对卫生、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取得积极成效。
(一)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4年起,国家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三年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完成,累计建设项目5163个,投资规模276亿元;实施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从2004年起5年时间内将投资217亿元,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万多个,比2005年同期增加近47%,已覆盖98%的地级以上城市。今年开始,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了资金支持。
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在全力做好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治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去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一关怀”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结核病短程督导化疗(DOTS)、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补助等政策措施。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将救治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的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纳入免费救治。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卫生环境面貌逐步改善。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管能力和医疗服务、血液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能力不断提高。
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目前全国2448个县(市、区)已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7.3亿农民,参合率达85.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7亿城镇居民,2006年筹资额达到1747亿元。今年下半年在79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2007年救助资金总规模达71.2亿元。2006年全国农村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城市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2006年,开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已达82家,保费总额达3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