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九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十)坚持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是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处在化解纠纷和调处矛盾的前沿,是党通过司法途径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最高人民法院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及时提出“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原则要求,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加强、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基层贴近的思路,从人员配置、业务培训、物质装备等各个方面加强基层建设,人民法庭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建设成效明显,努力使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稳固防线。同时,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包括制度和管理在内的基础工作,在全国法院重视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遴选,建立和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审判组织和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司法审判的行政化倾向。落实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权,除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依法提交审委会审理决定外,其他案件由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直接行使裁判权,真正做到权责一致。设立专门机构,对案件在审判流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对审判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彰显诉讼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高效。这些机制建设不仅有效防止了案件超审限问题的发生,而且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案件差错,有效提高了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几年,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三、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努力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人民内部矛盾仍很突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小康。但因为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国内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原因导致的利益纠纷不断发生,越来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过去主要通过思想工作、行政程序、民间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司法渠道来解决。许多矛盾纠纷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相反还会从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演变为人民群众与国家机关的紧张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法治精神尚待进一步普及和弘扬。党中央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步提高,法治观念不断强化。但个别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诚信意识缺失,导致交易风险增大,而这种交易风险又通过诉讼转嫁到法院的审判与执行案件当中,加之过去的再审程序、信访制度等法律设计上的不足,使得司法终审不终、权威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有些法院执法不严、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客观上也影响到司法权威的树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