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原材料,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2)改革产品结构,使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性能和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3)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此外,还要注意促进安全生产,改进环境保护,减轻繁重体力劳动。
设备更新,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手段的更新,是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一般来说,凡属下列情况的设备,应该优先予以更新:(1)损耗严重和性能、精度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造成严重不利的技术经济后果的; (2)大修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3)两三年之内浪费能源和原材料的价值,超过购置新设备费用的。设备是否需要更新,不仅仅是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或役龄长短,而主要应看经济效果,认真进行经济技术评价。设备更新不是原样翻版,而要尽可能用先进的设备代替原有的落后设备。
工艺落后,是产品质量低,性能差、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可能的条件,采用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新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生产优质产品,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要维修改造厂房建筑和公用工程。采取必要措施加固、翻修危险厂房建筑,并按照工艺、设备和荷重等级等要求,对厂房进行局部的改造,根据工艺流程调整工艺布局。
(四) 技术改造要不断用新技术改造落后技术。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加强研究、设计工作,用质量高、性能好、寿命长、消耗低的新产品及时替换过时产品。必须组织好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向生产的转移,单纯军用向军民兼用转移,沿海向内地转移,国外向国内转移。
科研、设计和科技情报单位要把力量组织起来,努力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工业部门的科研、设计单位,要把企业的技术改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设备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技术力量应当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搞好新产品设计、试制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工作。重大的技术改造课题要组织攻关。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成绩卓著者,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五) 要从我国技术改造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利用外资,引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和自己还不能制造的某些关键设备、仪器仪表,包括少量局部生产过程的系列设备。要做好引进技术的掌握、消化、发展工作。尽量少引进甚至不引进成套设备。引进技术,切记不要重复引进,引进技术后,自己能制造的设备,就不要再引进,以保护我国工业的发展。上海、天津等地采取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合作开发、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等办法,引进一些先进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取得良好效果。这些经验应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