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的批复
(国函[2008]21号)
三峡办:
你办《关于报请批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你办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请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八年三月六日
附件: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
前言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组成部分和全国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库区广大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于1992年做出了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以下简称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决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继续推动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新阶段
16年来,全国20个省(区、市)、10个大城市以及国家50多个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截至2006年底,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进资金318亿元,其中社会公益类资金26亿元,经济建设类资金292亿元。支援方通过接收安置外迁移民和劳务合作,促进了库区移民搬迁和就业;通过援建基础设施,改变了库区城乡面貌;通过开展产业合作,加快了库区经济发展;通过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了库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库区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对口支援工作对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至2007年,三峡库区生产总值由152亿元增加到16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8.86亿元增加到112亿元。库区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