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4.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管理流程,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参照业界IT服务管理标准建立运行管理流程,采用运行管理工具辅助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安全运行。银行要建立起符合业界运行维护服务标准的管理流程,提出运行维护服务的量化标准,营造银行的IT运行管理文化,推动运行维护服务标准在银行中的施行。要借助目前成熟完善的管理工具辅助运行维护管理,构建较为完备的系统管理架构,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及可用性,使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自动化、体系化。
  (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加快应用整合,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产品交付能力。
  加强对客户需求的收集及分析,提高市场发展和盈利前景的预测能力,按照产品开发战略制定产品计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产品同质性,形成有利于产生产品创意的机制和氛围,采用规范的方法论和标准的流程采集信息,构造合理的分析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以技术支持业务的拓宽和发展,形成全面和领先的产品创意库;提高定价技术,按照总体定价政策,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在实现跨系统交易整合的基础上,提高新产品衍生及产品组合能力;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策略;提高金融产品成熟度,为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进一步完善、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实现产品“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关键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尽量减少对厂商的依赖。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1.全面加强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银行信息资源的集中,实现数据视图在全行范围的共享。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发掘技术,实现资产负债管理、财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主题应用,建立面向主题、面向市场、面向决策、满足内部管理及外部政策要求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内部管理及客户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及决策依据。建立符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提高银行防范信用风险能力。银行业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及时、准确的对外披露信息。
  2.推进金融监管工程建设。
  完成金融监管综合数据交换平台和监管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完善监管业务应用系统,包含人民银行监管信息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证券期货监管信息系统、保险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完成金融监管工程安全体系与建设,保障金融监管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按权限共享;构建金融监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具有风险预警、决策支持功能的跨行业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推进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和电子金融业务评估系统等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与政务门户网站对接,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3.加强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反洗钱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反洗钱综合信息、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案件协查等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反洗钱部门的合作;根据反洗钱各项业务信息的内在相关性,整合反洗钱工作资源,优化反洗钱工作模式,规范反洗钱行政管理工作程序,提高各项反洗钱工作效率,实现反洗钱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外汇管理信息化建设。
  根据“十一五”时期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充实和完善外汇管理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快数据整合和系统整合,推动业务重组,完成外汇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建立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监管与整体监管模式,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建成外汇决策支持平台,提高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防范风险,努力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政策信息透明度;优化和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运行维护资源,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改善和提高外汇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积极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防范风险,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