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完善企业质量责任制,层层明确质量责任,从组织和人员配置上,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转。
2.继续广泛推行全国质量管理。甲、乙级勘察设计单位“八五”前二年内达到规定验收标准,一、二级施工企业,“八五”前二年要普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八五”期末达到规定验收标准。丙、丁级勘察设计单位和三、四级施工企业也要积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制定出质量管理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八五”期间,全面质量管理将列为企业定级、升级以及申请国家级、部级省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考核指标。
3.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配备必要的手段。三级以上的施工企业应有自己的试验室。其中,一、二级施工企业的试验室,达到二级以上水平。没有试验室的四级企业,可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室负责有关检测工作。所有企业的试验室都要经过考核定级认证。
4.完成施工企业计量定级工作。“八五”期间,一、二级施工企业要达到二级计量等级水平,三、四级施工企业要达到三级以上的计量水平。通过审定,发给资格等级证书。
(四)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八五”期间,要组织职工参加有关技术标准的培训学习。培训要以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法进行。对设计、施工的管理层人员要优先培训,使他们具备现代工程建设管理基础知识,熟悉建设程序,掌握有关技术标准,并能准确运用;对作业层人员要普遍进行培训。工作三年的土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要达到二级操作水平,五年的要达到四级水平,八年的要达到五级以上水平;工业与设备安装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要相应提高一级。同时实行上岗考核认证制度,所有技术工种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五)积极推广应用科研成果
“八五”期间,要推动勘察设计单位积极发展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对施工企业要抓紧制定推进施工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重点推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淘汰一批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方法及施工机具。
(六)进一步治理质量通病
要从加强管理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入手,组织力量,切实解决好质量通病,保证结构安全、耐久和使用功能。重点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墙体、防水(特别是房屋工程的屋面渗漏等)、保温、装饰、地面等的质量通病;交通工程的路基不实、路面不平、排水不良等;井巷工程的成形不好、超挖久挖、贯通偏差大、支护层厚薄不一,预埋和防水处理不良等;工业安装工程的焊接、防腐、保温不良和设备安装精度不够等。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