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业“十一五”规划
(2007年12月21日)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发展邮政业的需求,促进我国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和《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邮政业发展和改革实际,编制邮政业“十一五”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经过“十五”的较快发展,我国邮政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实现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十五”回顾
“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基本完成。“十五”期间,我国邮政业持续较快发展,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邮政业业务总收入达到704亿元人民币(含邮政储蓄)。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577.2亿元人民币,“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4%,高于世界邮政平均增长水平;邮政从业人员68.9万人。2005年,全国快递服务收入达到239.7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
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得到保障。我国邮政以低廉的资费提供寄递信件、印刷品和包裹等邮政普遍服务,办理党报党刊发行、义务兵通信和盲人读物免费寄递等特殊业务。2005年,国内函件、包裹业务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7.7%、33%。邮政局所、代办点达到6.6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近4.7万处。全国设邮政妥投点3573万处。单程邮路长度达到340.6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356.5万公里。全国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8.5%。平均每一局所服务面积145.6平方公里,平均每一局所服务人口2万人。
快递服务呈现新的发展格局。快递服务发展迅速,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邮政组建了自己的航空集散网,在200多个重点城市开办了“当日递”、“次晨达”业务。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重组,为客户提供多种限时服务。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与中铁行包的重组,在500 多个城市办理“门到门”服务。我国民营快递法人企业增加到2000多家,服务范围由同城向省际拓展。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荷兰天地集团(TNT)、德国敦豪(DHL)进入我国市场,兼并、收购中国快递企业,在我国境内搭建快递服务网络。国有企业在国内异地快递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民营企业在国内区域和同城快递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外资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