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法律援助机构要认真学习盘龙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各种途径、方法,完善各项“便残助残”措施,为残疾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条件。健全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法律援助的工作网络,在各级残联和基层社区、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部或工作站等,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法律咨询、调解、代书等工作,推动残疾人无障碍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层延伸。要建设和改善便利残疾人求助的办公接待场所和无障碍服务设施,采取发放法律援助卡、开通法律援助热线、设立咨询信箱、实行上门服务、定期回访等措施,方便残疾人寻求法律援助。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
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职能作用,引导和推动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继续倡导律师事务所与当地残联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在残联设置法律服务办公室,派专职律师在残联办公,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优惠政策,对经济困难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减少或免除服务收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专项基金,对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和法律服务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积极组织推荐律师参与残疾人权益保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和修改论证工作,推动残疾人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推动公证员积极为残疾人上门办理公证,解答残疾人的公证法律咨询,指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认真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治氛围。切实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把各项法律法规送到广大残疾人手中,努力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五)民政部门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切实保障残疾人的权利不受侵犯。
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分类施保、分类救助的政策,不断提高对残疾人的保障和救助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对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达不到规定比例和标准的、侵犯残疾人合法利益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的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