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加快。颁布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发挥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全面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328亿元。一些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北京、上海、广州等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或高于50%。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现代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全国互联网用户超过2亿,稳居世界第二,网上采购商品及服务额占采购总额的比重达13%。
图五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略)
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中央建设投资全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556亿元,比上年增加41亿元,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西部地区新开工了10项重点工程,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基地和名优品牌,人才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东北地区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重要行业企业的重组改制步伐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初见成效,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面积2720万平方米。组织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中部六省比照实施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范围,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能源原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大力推进。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集聚和带动能力稳步增强。
(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能源资源节约成效进一步显现。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初步建立。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进展顺利,中央安排了近700个项目,可形成22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全面展开,节能2000多万吨标准煤。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启动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快出台,调整了部分矿产品资源税,提出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设备(产品)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目录,建立了节能产品政府强制性采购制度。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加大,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开始启动。新修订的
节约能源法公布实施,制订了一批产品能效标准和限额标准。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新进展。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体系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2003年以来,全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总面积3191万公顷,退牧还草3460万公顷。制定了火电、磷肥、铅锌等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面展开。继续开展“三河三湖”、三峡库区、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渤海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9%和56%,比上年提高3个和2个百分点。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又有1.1亿千瓦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已占火电装机总量的50%。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图六 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情况(略)
(五)改革开放积极推进
国家对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综合配套和督促检查力度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华侨农场改革加快推进,重要农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启动。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试行,又有12家中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董事会试点取得较好效果。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扩大了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在8个煤炭主产省实行了新设探矿权和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31个省份,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准备工作积极推进,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重点国有保险企业重组改制上市,组建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与2005年7月汇改时相比,2007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达13.3%。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启动了创新型企业第二批试点。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稳步实施,城市供热价格改革加快。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减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
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7.6%和23.6%,“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过快势头得到初步抑制。新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实施,全年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外商投资结构继续优化,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实际吸收外资增速分别超过60%和70%;金融、商业、电信等领域开放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增长47%,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282亿美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迈出新步伐,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图七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略)
(六)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工作成效明显
优先发展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惠及近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安排中央投资30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99%。中央投资21亿元,支持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
图八 全国实现“两基”目标的县数增加情况(略)
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安排资金27亿元,支持2502个乡镇卫生院和514个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为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全国98%地级以上城市、93%市辖区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