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试行)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通过开展监测,掌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动态,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和应对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二、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对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当地水性疾病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运行及信息发布。
监测范围为《规划》中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单位,对分散式供水分类抽取不少于1%。
(一)水质卫生监测。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围,供水人口、饮用水污染事件等基本信息。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集中式供水监测点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检测2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对受影响的供水单位增加检测频率;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在丰水期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1份。水样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
水质分析结果按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监测指标包括:
1.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2. 毒理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3.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 /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 /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