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06年中国的国防


  空军着眼于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信息化空中作战力量,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对抗性,加大不同兵种、机种合同战术训练,积极稳妥地组织新机改装和新武器装备使用训练。空军飞行员训练实行飞行院校、训练基地、作战部队三级体制,分为基础教育、初级飞行、高级飞行、作战飞机改装飞行、战术飞行五个阶段。航空兵部队主要进行空战、对地攻击和联合作战等训练,飞行员保持与担负任务要求相适应的训练飞行时间。

  第二炮兵着眼于建设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加快提升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灵敏高效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提高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完善战场体系和后勤、装备配套建设,增强综合保障效益。深化训练改革,加强集成训练,运用科技成果提高训练质量。强化导弹核武器安全管控机制,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完善核事故处置应急手段。第二炮兵装备有多种型号的地地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

  军事训练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的治军方式、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2006年6月,总参谋部召开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对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创新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军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不断深化科技练兵,持续推进军事训练改革,把军事训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按照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全面严格训练部队。抓好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合同战术训练和战略战役训练,坚持逐级训练、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扎实开展实兵实装实弹训练和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环境下训练部队。坚持科技兴训,运用现代化训练方法和手段,发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不断增大军事训练科技含量,着力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着眼提高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大力加强联合训练。突出联合战役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训练,强化诸军兵种部队联合实兵演练,注重各种支援力量综合保障训练,切实增强战略战役指挥员及领率机关组织指挥能力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瞄准未来信息化战场,把握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开展一体化训练创新实践,积极探索作战单元内部集成、作战要素系统集成、作战体系综合集成训练的路子。

  坚持按纲施训,强化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学管理。探索和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组织管理模式,强化依法管理,推行目标管理,加强精确管理,保持正规的训练秩序。优化训练程序,严格质量评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的训练标准体系,以首长机关和单位整体训练为重点,采取实兵检验性演习的形式,运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等手段,全面检验和评估部队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

  政治工作

  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为目标的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民解放军形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建立起一整套军队内部民主制度。旅、团级单位军人代表会议,是健全和发展军队民主生活、保障军人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参与部队管理的一项民主制度。军人代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本单位首长的工作报告,监督本单位对条令条例和上级命令指示的贯彻执行,反映军人的意见和要求,监督部队的经济生活。旅、团级单位在同级部队党的委员会领导和政治机关指导下每年召开一次军人代表会议,会议代表从现役军人、军队在编职工中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产生。军人委员会是连队及与其相当的基层单位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保障军人行使民主权利,开展群众性活动的组织,在党支部或基层党的委员会领导下和军政首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人民解放军通过推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全军开展军队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使命意识,坚定革命理想,培养战斗作风,分清荣辱界限,激发练兵热情。组织心理训练和心理战研究,建立以政工系统和医疗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疏导和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军委、总部制定一系列加强基层建设的政策制度,团以上领导机关普遍建立抓基层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队认真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单位和优秀士兵。

  后勤保障

  人民解放军着眼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加强管理,推进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加强后勤法规和标准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2001-2005年,以下简称“十五”),对全军后勤标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新增和修订标准制度200多件,制定后勤法规240多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2006-2010年,以下简称“十一五”),重点抓好后勤供应标准化建设,建立供应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后勤业务管理,全面规范军事经济秩序。严格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改善官兵物质生活条件。全军基本实行分餐制,部分建制营集中办伙。从2005年1月1日起,大幅提高士兵伙食费标准,官兵饮食保障正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从2006年7月1日起,较大幅度提高了军人工资。全军士兵和空军官兵换发新式常服,军兵种部队换发部分新型特种工作服,部分驻西藏、新疆部队配发新型高原防寒服。

  稳步推进后勤改革。坚持联勤机关三军合编、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的原则,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向三军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全面推开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以财务单一账户为基础、以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资金结算保障模式。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军人医疗得到重点保障,70%以上的军队职工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住房制度改革取得进展,初步形成军队保障与社会保障、公寓住房与自有住房、实物供应与货币分配相结合的军队人员住房保障体系。

  2004年10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军以下部队物资采购改革的通知》。军队现已基本建立总部、大单位、部队后勤三级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和集中采购模式。“十五”时期,全军集中采购物资总金额达450亿元人民币,节约资金31.5亿元人民币,平均节支率为7%。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