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何以强调“学会开会”
议事规则是在民主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大约在十三世纪,英国议会即将议事经验记录下来,同时作为以后类似情况使用的依据。到十六、十七世纪,这些条文化的议事经验就成了议事规则,一直沿用至今,并播撒到欧洲和美洲。作为当代各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标志之一,其议事规则都极为详备。
笔者对《英、法、美、德、意、日六国议会议事规则》一书中所载的议事规则粗略作了统计,《英国平民院议事规则》21章146条约4.5万字;《英国贵族院议事规则》18章84条约1.2万字;《法国国民议院议事规则》41章164条约4万字;《法国参议院议事规则》19章110条约3万字;《美国众议院议事规则》28章119条约8万字;《美国参议院议事规则》43条约3.5万字;《德国联邦议院议事规则》12章128条约2.5万字;《德国联邦参议院议事规则》4章49条约8千字;《意大利代表议院议事规则》36章154条约3.2万字;《日本众议院议事规则》21章258条约2万字。
这些规则,涉及到议事主体、议事原则、议事方式、方法、步骤、时限以及议事过程、议事结果,此外还包括纪律、惩戒等方方面面。
反观我国历史,由于长期的封建君主统治,既无民主的观念更无民主的实践。正如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民权初步》自序中说:“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矣。”“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所谓集会,则乌合之众而已!”
孙中山先生何故写《民权初步》,将泰西各国议事规则称之为议学,教人如何开会?实乃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等军阀窃夺,而深思其缘故。他认为清朝不许人民开会,以致人民不会开会,团结不起来,变成一盘散沙。
在阐述“民国”与“民权”的关系时,他认为“民国”富强归因于“民权”之发达,而“民权”发达之第一步是集会。集会是“民权”之表达,又是“民权”之养成。时间快过去一百年了,当下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还不能说已经养成,议事规则仍然需要完善。
就拿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198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来说,前者7章54条约6千字,后者5章34条约3千字,相较之前述国家动辄数十章数万字之巨,内容似乎还不算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