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自然法思想的起源和它的形而上学本性

  

  四、苏格拉底、柏拉图对nomos和physis的思索


  

  由于不满意智者们的诡辩论及其相对主义立场,[18]苏格拉底开始了对人的physis(本性)的思考。[19]苏格拉底接受了奥菲斯教的”灵魂高于肉体,肉体只是灵魂的监狱和坟墓,灵魂要从肉体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将人分为三个东西:灵魂、肉体和二者结合而成的整体;肉体不是统治原则,它不能统治它自身,它只能是被统治的对象,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也不是统治原则,因为其中一方不能参与统治,只有灵魂才是人(人的本性)。灵魂的arete[20](德性,品性,美德)是理智(phronesis,理性),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灵魂的arete。[21]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既然美德的共同本性就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就可以贯通在道德本性之中。虽然苏格拉底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灵魂中有理性(努斯),但他没有停留在人的physis上,而是寻求的是宇宙的physis,更高的理性——神,在他看来人的努斯和宇宙(理智)理性相比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只有宇宙的理性(神)才能认识一切,只有神才能把万物安排的井然有序,神存在于各处,关怀一切存在。这个神,宇宙的理性就是”善(agathon,good)“[22]。从讨论名称是自然的(physis)还是人为的(nomos),开始了对共相(理念)的寻求,对如什么是勇敢、友爱、节制、正义、美德、美的进行追问。 苏格拉底认为善(agathon)是人行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为了善我们才做其他事情。[23]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arete)都是智慧,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善的。凡认识这些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的人也决不可能将它们付诸实践。智慧的人总是做善的事情,愚昧的人不可能做善的事情。[24]这样向善是人的本性(pyhsis),正义和其他美德都是善的,美德又是智慧,智慧是人的本性——灵魂——的本性——理性——的本性,就把美德和人的智慧本性——理性统一起来,把nomos和pyhsis统一起来。苏格拉底认为nomos(法)代表作为善的美德的正义[25]。所以当根据nomos苏格拉底被判处死时,他拒绝逃跑。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已经有了把人的pyhsis(理性,arete)和作为宇宙整体的自然(理性,神,善)统一起来的思想。作为人的arete的正义,和作为宇宙整体的自然是统一的。Nomos代表了作为人的自然的arete的正义,于是nomos和physis是统一的。


  

  从苏格拉底对X是什么的普遍性定义追问中,发展出了柏拉图的理念(idea,eidos,相)论。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基础上,柏拉图在他的对话中,对作为physis的正义等各种美德进行了探讨,目的就是寻求正义的相、善的相,正义的相、善的相就是正义和善的本性(physis)。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首先讨论了城邦的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自制、正义,在这四种美德中,正义更为根本;柏拉图还讨论了个人灵魂的正义,认为从正义的相来说,个人灵魂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是一致的。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善的思想,将善纳入了他的相论体系,提出了善的相,并且认为善的相是最高的相,是其他相的原因。善不但是伦理学的范畴,而且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最高范畴。[26]他还认为只有哲学家才有能力认识事物的相,正义,美德的相,才能认识真理,因此只有哲学家当王才是最好的统治。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延续了哲学家当王才是最好的统一的观点,认为法律(nomos)不能做出关于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的完美的规定,所以最好的统治还是把最高权威交给最有智慧的人的统治。不过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认识到了最有智慧的哲学王的统治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实行法律(nomos,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源于祖先的风俗习惯)的统治。[27]


  

  柏拉图的前期的思想虽然将二元论的形而上学建立起来,但他仍未摆脱经验主义的痕迹,作为理念界的内容的那些理念仍来源于现实经验界,对应于现实经验界的事物,理念界就有何种理念,比如对应于现实世界的桌子,有桌子的理念。桌子这些具体的事物来自现实经验的世界,其如何具有理念界的真理性,柏拉图没有做很好的说明,只以灵魂的回忆说解释之。在其前期的《美诺篇》、《斐多篇》和《斐德罗篇》中,柏拉图阐述了他的灵魂学说,灵魂本来属于理念界,知晓理念界的理念和真理,后来和人的肉体结合,受到肉体的羁绊和玷污,忘记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它所见过的东西。这个时期,真理和意见,知识和感觉是截然对立的,无法沟通起来。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说的灵魂只是理智、激情和欲望都来自肉体,他们必须受灵魂的控制。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发展了他的灵魂学说,把灵魂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激情和欲望应该服从欲望。欲望必须服从理性,理性不仅仅有了知识论的意义,也有了道德的实践的意义。柏拉图的这个思想是和苏格拉底一脉相承的。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