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用执法规范化提升劳教(戒毒)工作水平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从基层大队、中队民警日常执法活动入手,进一步梳理、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将各个执法岗位、执法环节的执法行为都纳入规范之中,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都有据可依、有所遵循、统一规范。要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抓紧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确保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针对执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具体程序。要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奖惩依据、执行标准等,有效解决基层民警在直接管理中放大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只要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强的执法规范,使民警真正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把制度转化为日常执法行为准则并自觉地实践行动,就能全面提高劳教(戒毒)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 进一步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管理者的素养、水平很关键。只有水平低的管理者,没有管不好的队伍。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矫治对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纷繁复杂,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劳教(戒毒)机关的执法标准、执法流程、岗位技能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提升教育矫治质量。近年来,虽然我们通过目标管理、各种考评、责任追究来规范执法活动,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程的、经常性的管理,即执法管理体系。一些基层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组织矫治对象赶时间抢任务搞超时劳动。个别基层民警在执法中,缺乏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耐心、恒心,简单粗暴地使用“电警棍”、“辣椒水”式教育;直接管理制度不到位,在习艺车间频繁使用“拐棍”管理矫治对象;在对待一些“难缠”矫治对象的问题上,办法不多、怕找麻烦,以封闭管理替代“弃之任之”,直接反映出这些单位的领导与民警的执法理念和管理机制已经出现了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劳教(戒毒)机关的执法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控制行为,为了有效保障执法活动“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运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江必新《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是着力执法依据规范化,使每一项执法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执法行为上的偏差和法律依据上的“盲区”。二是着力执法行为规范化,将明确、具体的执法职责、执法要求、执法标准、执法责任贯穿于工作各个领域、环节,不断提高执法执纪质量。三是着力执法程序规范化,严格依照法律程序,按部就班执行,切实做到按法律规定办事,按法律程序办事,保障执法公正。四是着力执法监督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对执法质量的科学评估,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各界监督,预防和杜绝司法腐败。五是着力执法过错追究规范化,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民警执法的权责统一,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执法不廉和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规范现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