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第一,普法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微杜渐,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针对犯罪发生的多种原因,其中法律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职务犯罪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就教育内容而言,首先必须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职务犯罪,有哪些职务犯罪,以及职务犯罪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我国目前对此有哪些立法,有哪些常见的预防办法等。只有让大家从根本上了解了这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后,才能知法守法,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


  

  同时,通过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剖析、危害论证、特点归纳,可以找出犯罪分子从量变到质变的犯罪轨迹,警示人们远离高压线,不蹈覆辙,使预防对象进一步了解罪与非罪,分清是非黑白,明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第二,预防教育。根据具体形势的变化和各行业领域的特点,开展预防对策研究,实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变事后预防为事前预防。主要是分析各行业领域类案和个案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研究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的措施及对策,提出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落实监督等前瞻性的对策,从而达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的载体


  

  第一,媒体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对预防职务犯罪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尝试开辟预防犯罪的专门网站,制作专题网页,采取网上答疑、网上举报等形式,宣传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扩大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影响,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的效果。


  

  此外,借助公益广告进行预防教育。在交通要道设立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广告,把预防职务犯罪宣传作为一种预防文化、公益活动传达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社会上搭建“人人参与预防、人人关注预防”的预防大舞台,增强广大群众抵制腐败,积极参与同各种腐败行为作斗争的防范意识,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实地帮教。深入案发单位,通过以案释法、开座谈会和发检察建议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教,帮助案发单位做好堵漏建制工作。例如对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多发、高发趋势的教育系统和医药行业的职务犯罪,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到教育系统和医药行业,开展调研,认真分析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深刻剖析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单位建章立制,提出预防对策[5]。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