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袁兆春


【摘要】教育作为犯罪预防的重要手段,在职务犯罪预防中也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预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教育的实效。因此,预防教育工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多策并举,从警示教育、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强化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实效,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道坚实防线,以高效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教育
【全文】
  

  职务犯罪的本质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中央把教育放在首位,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预防思路,深刻地说明了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认清形势,多策并举,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


  

  所谓职务犯罪,是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国家公共利益,腐蚀、破坏正常社会关系的行为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职务犯罪出现了“新动向”,分析其特征,乃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


  

  第一,犯罪手段隐蔽化、智能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更具隐蔽性。如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以“借”为名挪用贪污等。此外,职务犯罪的智能化倾向明显,职务犯罪主体大多是文化水平高或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专家,针对本行业管理漏洞,打擦边球,规避法律法规,作案屡屡得逞,如诈骗、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犯罪呈上升趋势。由于计算机犯罪本身的智能性、快捷性、隐蔽性等特点,使传统的痕迹检测手段作废,增加了识别、发现、侦破的难度。


  

  第二,犯罪所涉行业多样化。传统职务犯罪多发在权力集中以及资金管理混乱的个别的机关,近年来,已渗入拥有公共权力的部分部门或个人。继金融、建筑、交通后,教育医疗成为职务犯罪高发行业。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大多是由于学校对收费及使用有很大的自主权,致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图书订购等利益环节成为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重灾区,另外在学校招生和收费过程中也容易滋生犯罪行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中,各地的国有中心医院是药品回扣贿赂的高发区。有的医院从院长到药房、药库等行政管理人员,从采购、会计、统计到开处方的医生,整个医疗工作流程关键环节的人员都被收买,在医疗机构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贿赂分利群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