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谨防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两种错误倾向


【作者简介】
刘国庆,单位为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
【参考文献】[1][2][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李昌珂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3,6。
[3][4][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法大全[M].何家弘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63,895。
[5][6][7]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搜查与扣押[M].吴宏耀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00-101,100,100。
[8]Police Powers-Search and Seizure in CriminalLaw Enforcement,Working Paper 30,Minister ofSupply and Services Canada,1983.82-83。
[9][13][德]汉期-乌尔里西·帕芬根.审前羁押法[A].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中德强制措施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50。
[10][德]芬姗娜·瓦尔特.德国有关搜查、扣押、逮捕以及短期羁押的法律:批评性的评价[A].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中德强制措施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87 -188。
[11]Daijir Yasuda,“One Aspect of Criminal Justice inJapan:Confession”,http://www.google. cn/search? hl=zh-CN&q=One+Aspect+of+Criminal+Justicein+Japan% 3 AConfession&btnG=Google+%E6% 90% 9C% E7% B4% A2&meta= &aq = f&oq, 2009 -12 - 20日访问。
[12][日]西原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M].李海东等,译.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313。
[14]林钰雄.改革侦查程序之新视野[J].月旦法学杂志,2008,(6)。
[15]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77。
[1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36。
[17][18][20]王兆鹏.路检、盘查与人权[M].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214,216,236。
[19][日]六本佳平.日本法与日本社会[M].刘银良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72。
[21][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申政武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代译序部分。
[22]吴巡龙.新刑事诉讼制度与证据法则[M].台湾:台湾新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3.33 -34。
[23][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_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M].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序言部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