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真正获得成功的合作社是英国的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根据先锋社的纲领,合作社的目标不仅仅是出售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还要逐步扩大到社员从事工业、农业、加工、制造以及生产所需的各种物品,[6]他们的总目标是要建立一种“具有共同利益的自立家庭的群体”,为社员的利益“安排生产、分配、教育和管理”。
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总结了思想先驱的合作社理念,尤其吸收了威廉—金等合作实践的合理经验,围绕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被后人称为“罗虚戴尔原则”的合作社运行规则:(1)入社自由;(2)一人一票;(3)现金交易;(4)按时价销售;(5)货真价实,不短斤少两;(6)限制股金分红,盈余按购买额分配;(7)重视对社员的教育;(8)政治和宗教中立。由于合作社目标定位准确,运行机制合理规范,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获得了高度的发展。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成功使其运作原则受到广泛推崇,为西方乃至世界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在伦敦成立,罗虚戴尔原则成为合作社的国际性普遍原则,罗虚戴尔原则被视为“经典合作社原则”加以推广和遵循。其所宣示的合作思想已经成为合作社法的思想基础。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社思想相比,“罗虚戴尔”合作社思想对合作社的目标与性质的定位既现实又理性,从而使得其合作社的实践取得了与空想社会主义合作社思想完全不同的效果。
首先,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把合作社作为社会改革直接工具的幻想,从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出发,着眼于为社员谋取个人利益。这种务实的结社维权理念所具有的协调性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对合作社的敌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合作社思想以来,合作社一直被当作一种与资本相对抗的制度形式存在,资产阶级把它视为异己而予以排斥和否定。“罗虚戴尔”按照自己的纲领和目标,从消费合作社起步,发展到从事生产经营和批发业务,有力地抵制了商人的盘剥,为实现供应与需求平衡、生产与消费一致作了有益尝试;“罗虚戴尔”确立的政治和宗教中立原则也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激进的政治偏见和无谓的流血牺牲,致力于弱者的生产自救,为合作社的推行营造了良性环境。185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合作社的法律,合作社走向了政府认可、支持的法制道路。
其次,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把合作社的发展与社员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提倡团结、互助精神的同时,尊重并帮助社员实现个人利益,奠定了合作社人文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基础。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其核心思想是个体本位,即要求尊重和保障人的自由权、财产权等权利。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正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长土壤,满足追逐个人利益的人性需求,以社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为己任,符合人性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是“罗虚戴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蔑视私有财产的存在,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压制个人利益和个体追求,这是其合作社理想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不仅在其宣言中明确把“实现社员经济利益”作为行动目标,其“一人一票”和“利润返还”原则也充分体现对社员公平分享收益权利的保护。为避免追逐个人利益而出现的极端利己偏好,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的同时,倡导团结互助、诚实信用的集体主义道德准则,其“按照购买额分配盈余”的原则把社员的利益与合作社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对社员的团结合作教育,诠释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员的共同协作、通过联合行动和责任共担达到利益共享的合作社价值理念。可以说,“罗虚戴尔”合作思想较好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寻得了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