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注释】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75.
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1-42.
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
德国债法现代化法.邵建东,孟翰,牛文怡,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5.
史尚宽.劳动法原论.台北:正大印书馆,1978:45.
张连起、张国莉诉张学珍损害赔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9,(1).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77.
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71.
杨立新.论工伤事故与损害赔偿.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5).
邱聪智.民法研究(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5.
黄立.民法债编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27.
史尚宽.债法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05.
杨燕绥.社会保险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82.
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3.
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357.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95.
刘春堂.论不真正连带债务.辅仁法学,1986,(5).
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15.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95.
相比较而言,民事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相对较宽泛、赔偿标准较高。这是该问题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具体数额比较参见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76.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6-37.
李玉泉.保险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4.
代位求偿,罗马法与德国法称之为“让与请求权”,权利移转须经让与行为,故称“债权主义”;日本法称之为“代位权”,法定地当然发生权利移转,故称“物权主义”。
卡尔.拉仑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