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徐吉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注释】
【参考文献】[1] 赵秉志.新
刑法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70页。
[2] 陈兴良.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之规范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第35页。
[3] 徐跃飞,邢曼媛,吴贵玉.
刑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第17—18页。
[4] 曾粤兴.新
刑法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第14—15页。
[5] 王新清.刑事管辖权研究[OL].京师刑事法治网,2006—02—16。
[6] 陈立,陈晓明.
刑法总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第46页。
[7] 刘家琛.新
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第31页。
[8] 于齐生.关于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4,(3):80—87。
[9] 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第284页。
[10] 刘方,单民,沈宏伟.
刑法适用疑难问题及定罪量刑标准通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第2页。
[11] 祝铭山.中国
刑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20—21页。
[12] 同注[11] .第20—21页。
[13] 胡云腾.
刑法条文案例精解(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第12页。
[14] 赵秉志.
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121页。
[15] 韩忠谟.
刑法原理[M].台北:台湾地区雨利美术印刷有限公司,1981.第544页。
[16] 钊作俊.
刑法效力范围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第267页。
[17] 张乃根.国际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第168页。
[18] 同注[17].第170页。
[19] 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第135页。
[20] 赵建文.国际法新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第465—466页。
[21] 黄瑶.国际法关键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