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现代侦查的法治原则

  

  (四)侦查有效原则


  

  侦查有效原则,包括两项具体原则:一是侦查效率原则,二是侦查效益原则。侦查效率原则,是指侦查要快速进行,就个案而言,表现为侦查反应要迅速,侦破周期要短;对总量而言,表现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破案数要尽量多。刑事犯罪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的特点,因而,侦查效率是侦查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侦查有效的关键一环。正如法国一位著名的刑侦学家所阐述的,侦查工作中失掉了时间就等于蒸发了真理。侦查效益原则,是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效益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侦查消耗,即侦查中投入的侦查资源,包括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二是侦查收益,即破案的数量和质量,实践中通常以破案数(率)、批捕数(率)、起诉数(率)、退查数(率)高低来衡量。侦查消耗与侦查收益之比,就是侦查效益。因而,侦查效益与侦查效率明显不同,它不仅要求提高速度来降低消耗,更要求保证侦查质量。如果仅有速度和数量而无质量,则这种速度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一般来说,在保证侦查质量的前提下,侦查速度愈快,侦查消耗愈少,侦查效益就愈高。


  

  总体上看,集权型的侦查体制使我国侦查工作在效率上有一定优势。但问题是,这种效率主要依赖国家对侦查权力资源的过度投入来维系,而并非建立在法治与科学的基础之上。因而,其代价也是高昂的,是以降低对犯罪嫌疑人、诉讼参与人和其他公民的权利保护水准为代价的。今后,随着法治的发展,应以法治侦查、科学侦查为建设目标,为提高侦查效益开辟新途。


【作者简介】
毛立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
【注释】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3页。
张步文:《刑事侦查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樊崇义、刘伟:《无罪推定原则渗透下侦查程序之架构》,载《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东小明:《论无罪推定的存在范围》,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16074.2007—12—01
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同注,第188页。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370页。
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107页。
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77页。
约阿希姆·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中译本引言》,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宋英辉:《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同注,第26页。
同注,第6页。
刘静坤:《知情权与侦查法治》,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史社军:《论侦查公开》,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何挺:《刑侦工作情况与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