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西方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检察文化

  
  法国是西方启蒙运动策源地之一,是社会经济发达、民主和法治思想浓厚的西文国家,也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在首都巴黎,除了象征着民族荣耀的凯旋门,还有一个象征着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地方--先贤祠。这个先贤祠最先是国王路易十三建造的一座教堂,18世纪的巴黎大革命之后,这座教堂被改名为先贤祠。先贤祠是埋葬法国历史上著名的伟人的地方,1790年至今这座先贤祠已经埋葬了72个伟人,这72人中,除了11位政治家之外,其余的都是对法国近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文艺家、思想家、科学家,如卢梭、雨果、大仲马以及居里夫妇等都先后被安葬到这里。在这里可以看出法国人对文化的一种尊崇和膜拜。

  
  德国是19世纪才从欧洲大陆上独立而崛起的大国。德意志民族也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民族,在近代的历史上产生了象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伟人。有学者说,德意志的国家意志左右了世界现代历史。它要么拷打世界,要么考问世界。当它拷打世界的时候,人类就会遭遇到深重的灾难。被德国人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是人类世界难以抹去的悲痛。而当它考问世界的时候,我们的现代文明便得以推进 。1970年,世界二战胜利25周年纪念在波兰举行,德国总统勃兰特在纪念大会上做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动作,他在二战遇难的犹太人墓碑前跪下了双膝。事后,人们这么评价他:跪下的是勃兰特的双膝,站起来的却是德意志的整个民族。勃兰特的考问世界,这与德意志民族理性而辩证的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

  
  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西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对法律的信仰和对程序正义的追求使西方的法律文化融入理性的色彩,从而引领当今法律文化的先河。相比之下,中国儒家文化过于强化人治的思想,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希望寄托在圣明的君主身上,体现出法学思想的奴性和依附性。

  
  三、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及法律文化的借鉴

  
  相比较中西方的法律文化,其共同点在于都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都体现了刑法的惩罚性功能,都把惩恶扬善、刚直严正和稳定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早在西周,就有了“以德配天,明行德慎罚”的思想。到了战国时代,韩非子把法治思想发扬光大,“法不阿贵,绳不挠直,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至今仍闪烁着法治的光芒。唐代之后,由于儒家文化的浸染,“礼法合一”,把伦理道德与法律力量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影响着千百年中国法律文化的走向。而西方经典的法律谚语则如夜空上光洁的月亮,照亮人类法治的征途。“迟到的正义非正义”、“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些精辟的论述,源于人类对平等、法治、自由的美好追求。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