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环境保护上的失灵,是指人们在利用科技改造或改善环境时,并没有达到科技利用所追求的目的或科技利用的结果反而使环境恶化了,从生态的角度看,是技术出现了系统偏差,或者说是技术选择出了毛病;从社会的角度看,是制度出现了缺陷,或者是制度没有到位。在现代化的社会下,因科技利用中所致的环境危机日益增多,频率愈高,这使“技术悲观论者”认为科技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真正的、根本的根源;同时由于科技对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颇多手段与可能,这使“技术乐观主义者”倾向于科技万能,科技发展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这两种认识论都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是科技对环保的正确态度。
1、环境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资源的大量使用与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滥用为代价的,这导致了环境问题的频发,但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并不只是科技的问题。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动力学中,至少有四种社会变量引进环境变化与环境问题,它们是:“人口规模和增长;制度安排及变化,尤其是政治经济的有关变化;文化包括态度、信仰系统、世界观和主导的社会范式;技术文化。”[4]
科技失灵可能使环境危机突显是其他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科技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起着关键作用,但在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时也滋生出许多新问题。社会技术化与技术社会化这两个过程在人类改造环境中是核心的,它们“是人类社会和技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两者统一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5]在用科学和技术手段处理或应对环境危机时,我们很难将其在社会中作用脱离于社会本身,它在实践中总是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因此,即使是科技应用所致的环境问题也总是与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人的观念等密切相关的。
2、科技失灵不是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
尽管在现代社会无论哪种社会变量所导致的环境危机都在不同方面体现了其技术根源,但环境危机不都是科技所至,也不都是现代性所致。借用目前对环境问题根本原因的认识,一般认为,环境问题是市场与政府失灵的共同结果;而环境危机一方面源于人们的危机意识与环境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源于目前的环境现状,再加上现在具有高风险低可避免性的环境问题发生增多,使现代社会的环境危机日趋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也迫使人们必须去寻求更好的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二)科技失灵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科技困境、科技失灵下的环境危机
科学相对真理性会导致认识的局限,从而产生环境问题。科技重要性在经济发展与科技成长史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但由于科学真理性的时空局限性,我们在用科学解决环境问题或利用科学解决其他问题时,往往囿于认知的有限性过于简单地利用科学。“对于重要的抽象化和一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过于简单化地采用是危险的。”“事实上,一方面,科学探求的是最高的客观标准,并受最严格的客观真理所检验。在另一方面,真理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广泛地增加了人类的使用权或滥用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