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补充、完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扩大举证责任倒置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适用范围和倒置事项,将“环境污染”扩大为“环境侵权”。完善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具体适用方法,即如果侵权行为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则推定因果关系存在;并且在被告环境侵权行为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情况下,应允许原告进行反证,推翻被告的证据。
再次,建立集团诉讼和公诉制度,为受害者举证提供更为有效的救济。当发生环境侵权事件时,由于受害人在信息、知识、科技等上的弱势,受害者很难取得有关证据材料,完成举证责任。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集团诉讼”和引进
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制度来对此提供救济。我国可以通过立法建立集团诉讼制度,通过设立各种环境保护团体,吸收对环境要素有权益的人加入,当在这些人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团体可以代为提起诉讼。集团诉讼的力量雄厚,态度强硬,比起个人干预政府、企业不合理活动的效果要好很多。而在环境侵权引起了极大社会影响时,或是环境侵权的受害者尚不明确或过于广泛时,则可由公诉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以期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改善公民的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
宋宗宇,男,四川达州人,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
【注释】 叶明.试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56~58.
公害问题研究会.公害苦情商谈手册(三订版).财团法人日本环境协会,1999. 49~50.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78~179.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91.
常纪文.环境法律责任原理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20.
宋宗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21.
郭明瑞,房绍坤,於向平.民事责任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50.
邵建东.德国环境责任法评述.外国法学研究,1994,(3、4):76~79.
邹雄.对民事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2):52~55
李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新探.政治与法律,2006,(2):136.
宋宗宇,王热.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
马永欢,周立华.我国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与区域发展模式.中国软科学,2008, (2)82~83.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22.
刘锐.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价值定位.学术交流,2006,(4):53.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218.
王旸.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研究.梁慧星.民商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1):482~483.
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法学评论,200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