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财富理念:财富主要不是用来享用的,而是用来支撑尊严和独立进而实现理想的。恰如核威慑一样:没有付诸使用的财富,可能是财富的最大功效。
理财的手段:理财必须借助于一些理财工具来实现。常见的有:储蓄、债券、股票、基金、期货、外汇、黄金、保险、房地产和收藏等十大类。当然,也还会有一些不同的、更细致的,甚至较为专业、复杂的其他理财工具。
理财的准备:理解这些工具的内涵,是需要一些基础经济学理论和知识储备的。当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除此之外,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等广泛的基础理论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某种意义上,理论的深度决定实践的高度。理论的伟力在这里产生作用了。这项工作也正是你我这样的“书呆子”的强项。这方面的资料太多,请不要看花了眼呦。
理财的操作:注重理念、方向,淡化技巧、方法。只有像巴菲特那样,将投资作为自己的终生兴趣进而与生活、工作融为一体的人,才会用自己的全部热情、精力、时间去专注于投资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是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人,理财只不过是人生的小插曲罢了。为了理财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我们的人生主旋律是不和谐的。终日游荡在股市的人们,但愿不是百无聊赖、虚掷光阴。
工具的取舍:一定要量身而定,切切不可东施效颦。以我为例:比较适合我的理财工具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两种。理由:
一、股票。一定要深刻领悟股票的本质。股票收益的本质:上市公司的业绩(注意:我们是最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而不要(通常也没有能力)去算计其他股民兜儿里的钱财。股票的特点:1、门槛低,较少资金即可介入;2、变现方便快捷;3、长期而言,收益可观。我的预期是: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上市公司通常是优质公司,其利润率应该高于GDP的增速)。我的手法是:随便买、分散买(我拥有几十家公司的股票);随时买、长期买(最好反向操作,逢低介入。但也不必强求)。长期持有,非急用不变现。切忌:频繁买卖。我能真正做到:手中有股票,心中无股价。追涨杀跌、随波逐流——必死无疑。股市的不正常的波浪起伏是庄家人为制造的,是专门为席卷散户钱财而精心设计的。有人认为:只要紧跟庄家,便可坐收渔翁之利(至少可以喝一点肉汤)。殊不知:得手还有失手时(除非庄家是你亲舅舅)。长期而言,被动的跟风,必会被漩涡所吞噬。
对挑山工而言,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对船工而言,驾船行舟好似闲庭信步。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你掌握了股市的规律,何险之有?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例如:政策、战争、灾害等),长期持有的股票——必赚无疑。一条原则:必须利用闲置资金,绝对不可贷款(这一点和房地产有本质差别)。贪欲(不合理的期待短期暴富),才是最大的风险。
二、房地产。一定要深刻领悟房地产的本质。房地产收益的本质:稀缺资源的旺盛需求。房地产升值的原因:1、特定地理位置的不可复制性(房屋可以复制,但土地不可能复制);2、相对于需求的供给不足。认为自己的房子已经大到实在不需要改善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当具备购买力时,除了一处大房子之外,可能还会异地(例如为了度假)多处购买房产用于自住。谁还不会花钱享受生活呀!房地产快速升值的历史条件:1、城市化。有太多的农村人口要走进城市;2、发展的不平衡。为什么有更多的人要进北京、上海,而不是进兰州、银川?因为有太多的资源不均衡的聚集在少数城市中;3、刚性需求。恐怕还没有谁对居所的改善不心驰神往进而不懈努力吧?因此可以认为,只有当中国发展到:1、充分的城市化(至少超过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地区发展均衡(没有哪个城市的魅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以及3、居者皆有其屋(并且达到较为合理的宽裕尺度)这样一个阶段,房地产增值的脚步才有可能放慢。
房地产投资的特点:1、占用资金较大;2、变现较为困难;3、长期而言,收益可观。
说明:1、用于自住的房屋虽然也具有增值的效果,但因无法变现(极端情况除外,例如出国移民而卖掉房产),故不在房地产投资讨论之列;2、支付全款自然可以购买房屋,但是却失去了神奇的“货币扩张”的效果,平淡无奇,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以下内容均基于这两点。
房地产投资的先天优势:1、杠杆效应。只需支付较少资金,便可拥有较大资产(包括对房屋整体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房地产的增值是以房地产的整体价值作为基数来计算的,而不是以首付款作为基数来计算的。房屋自身就是天然的抵押品,而无需占用其他资产(试想一下,我们要想在其他情况下贷款,恐怕连抵押物也无处可寻吧?);2、房屋自身的使用价值(自住房屋以外的房屋)。这是任何其他理财工具所不具备的。出租房屋的收益,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折抵月供(即每月偿还的贷款本息)。注意,房地产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其增值部分,租金收益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